其三、能否有效做好行動的情緒準備決定成敗。
一般而言,情緒是由腦的邊緣系統啟動,它是腦在特定情境下,相應的精神功能的一個必然成分。一個怕狗的人,他所以會感到害怕,是因為他看到狗的情境,他的腦就引起負面的害怕的情緒啟動,起先是不自知的身體生理反應、啓動那準備好拔腿就跑的內在、不自覺的生理反應,包括腿肌肉張度增強、心跳加快、呼吸速度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全身處在高度警覺狀態,高度緊張,準備有所動作的生理情緒(身體)狀態。
相對的,一位愛狗的人,當他看到一隻狗的時候,腦就產生正向、愉悅情緒,全身準備好,他的全身肌肉放鬆,心跳平穩、呼吸平靜、優雅地蹲下來和狗接近,並且和狗有溫暖、愉快的互動。
這種「接近有利情境或避開害怕事物」的反應,是人的本性。這是生物界數十億年演化,很自然的腦-精神功能的生理功能表現。所謂「準備好了的全身動能與行動」是腦整體而複雜且連串的「功能啟動與功能替換(或轉向)現象」。 這個情緒所主宰的「準備好狀態」,是在短短幾秒鐘腦力全開,導引一個人一連串的腦力活動,完成萬全的「行動與作為」準備,達到生命中「接近有利場景或避開傷害」的效果。主宰這一連串快速又有效的情緒歷程,是邊緣系統杏仁核啟動,它接受由各種感覺(如視覺、聽覺)來的外來刺激,聯合「框前額葉、前扣帶迴」協調知覺、記憶和行為動作,對社會互動網絡的信息能夠敏銳地感受到,並精緻地進行互動。
可見情緒是腦的一種精緻而複雜的生理現象。它起自「腦的深層部位到新皮質」一連串的生理(神經細胞的電生理)作用。其啟動點並不為人所自知、是無意識的。它只是神經系統功能上的啟動、擾動現象。它引發一種「愉快或不愉快」相關的「身體反應」,頂多主觀上感覺一種「模糊的不舒服或舒服」。以上述「怕狗」為例,「害怕初始」只是一種模糊的身體不舒服(即情緒的身體反應成分),它促使這個怕狗的人「產生要離開狗的內在衝動」。這是「杏仁核、腦島、框前額葉、前扣帶廻、海馬迴」等多個腦部位間,一連串訊息互動的作用,並促動「下視丘、腦下垂體」引起「自律神經系統與壓力苛爾蒙等等的多樣性生理反應」。這些作用在短短的100毫秒內進行著。
經由一種快速腦波(40HZ)的掃描腦波之掃描作用,由深層的腦「視丘」向廣泛的「腦皮質」方向移動,包括上述「邊緣系統」各部位,最後到「大腦新皮質」,尤其是「側前額葉」之工作記憶、專注力與邏輯推理腦區,把各部位明顯、突顯的功能,浮現在意識平台,讓一個人感受到「知覺正在害怕」之情感(affect)狀態與害怕感受(feeling),展現完整的「情緒狀態」(一種精神狀態)。個體因而能集中注意力、安排執行行動之順序,開創了意識層面,知道正處在害怕的情況,他正開始「知道」自己有害怕的整個情緒。「知道」要如何地快跑、如何有效地離開那隻「可怕的狗。 」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活在這種「意識到的和無意識到」的「腦-精神功能」的腦力狀態裡。
因此,這一連串腦-精神功能所展露的「腦力之強弱」,決定情緒反應的正確性與否,有正確的情緒反應才能恰當的「迎向」有利情境,並能有效、且恰當地「避開」不利的生活情境。這當然構成有效鋪陳人生成敗的條件。
其四、情緒主觀感受強弱,決定行動方向!
情緒分為身體反應與可感受的情感部分。「完整的情緒感受」應包括此身體反應與主觀感受兩個相對應的部分。 情緒的身體反應會出現在兩個面向(1)四肢、軀幹肌肉張力與臉部表情肌肉張力與結構。(2)內臟之反應,如胃、小腸、心臟、肺臟、膀胱之生理反應(腦𡷊或𡷊葉、框前額葉)。一個人要能「完整感覺」自己情緒反應身體面向與感受面向是「重要人生功課」。
敏感於情緒的身體反應者,其情緒反應與感受會強而細緻。例如,感受到身體細緻的變化(如肌肉緊縮、反胃、心跳快、雙手顫抖⋯等,他(她)感覺到開始微笑或注意到雙頰微動),每個身體訊息讓一個人能知道情緒狀態是屬於哪種類別,如生氣、害怕、悲傷、或快樂等等。能敏銳地感受到這種身體反應的能力,是一種自我察覺、自我覺知的能力,此自我覺知能力,表示身體反應能敏銳地讓我們知道我們覺得如何?
肌肉反應整合在「右腦」,內臟反應整合在「框前額葉與前扣帶迴」,主要也在「右腦運作」。若情感的身體訊息感受低,情緒感受就「遲鈍」,其右腦功能較低,不容易察覺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情緒上顯得冷靜、冷酷、不為所動。「相對的他的左腦功能」卻較明顯,會否認、忽略右腦情緒之聯接,重視自我為主、「自主性強、獨立性高」。這在人際關係,尤其社會關係的互動具重要性。例如,此情緒知覺與感受在「夫妻與親密關係」經營之成敗具有重要角色。
其五、 情緒是人生的一種經驗,指引行動方針,決定成或敗。
所謂的人生「經驗」,與時俱進,是累積人生的智慧的連續性步驟。基本上是由環境汲取有利人生、自助助人的種種生活方式與技巧,是一個人締造永恆性幸福的一種「樂活」(LOHAS)生活方式,亦即精神樂活的生活方式。
「情緒」是精神生活的一個元素,一個人運用精神功能與外界環境之調適、學習,累積經驗,每天點滴都成為學習的素材。情緒感受人生,促發思考、分析,給予價值判斷,久而久之,對事物知覺、思考與判斷,亦會引發相應情緒反應,成為一種「情緒經驗」,鋪陳出「人生的連續性感受」。
「情緒」滲入於生活中,成為人事物與時間之外,另一種心理歷程與調適的素材。如此,造就了情緒成為重要的精神生活功能,包括下列3項內容:
(1)面對任何事或種種社會環境,首先,有主觀經驗的觸發,讓人感受生活的多采多姿;此其中,「情緒」觸發「價值好與不好的判斷」,以為行事方向的指南針。
(2)社會溝通的手段上,「情緒」引導一個人與他人相遇的「緣份創造」與「隨緣」的方向針。
(3)「情緒」是形塑聰明的短、中、長期規劃的重要元素,它深深影響人類理性行動。因為制定人生目標,一直需有情緒與認知之連串運作。這是科學哲學家Patricia Churland 所謂「人是活在知覺與認知-情緒聯盟的內容」。它將情緒與知覺納入一個整合的認知歷程,將腦內「情緒-感知-認知的神經系統連結」運作。
簡言之,神經系統聯結了(1)杏仁核(評估刺激的情緒內容、趨避傾向),(b)結合紋狀體、海馬廻(產生趨避之定調與驅動),(c)前額葉(腦部情緒主要執行者,並評估外界刺激的獎賞與懲罰性質,組織因應情緒而產生之行為),造就了人「整體精神生活」的動向與表徵。此「知覺與認知-情緒聯盟」的腦功能,「應對」人生外在、內在環境「變化」,有效(正向)或無效(負向)的反應「決定了人生成與敗」的後果呢!
如此,「情緒」在一個人由小而大成長過程中,引發整體性的「腦之學習經驗」,使「思考內容與情緒反應」融為一體,促進更具適應性行為(例如,slide 47)。因此,學習調適如何面對生活情境的應對進退過程中,情緒調適不可或缺,它深深烙印在邊緣系統,形成無意識的隱性記憶。經由,過去與現在既已記憶學習、養成的情緒類別與強度,面對下一個即將來臨之人生變化(含人、事、物與時間變化),便激發類似的精神狀態之變化,喚起與舊時相似的情緒,決定好惡傾向與對應的行動。(例如slide 48)。一般來說,受外界影響的情緒反應強度,因人而異(例如slide 49到52)。
其六、情緒的調節與掌控,造就成功人生,避開人生之煩惱。
情緒位於人與環境互動的核心,使一個人知道「我所要、所不要」。情緒是一個「腦生理與心理」之一組複雜歷程。它會影響其他心智歷程,如認知;也會受其他心智歷程的影響。因此,情緒在人的生活中,是可以自我調節的,自我具有彈性組織之能力(developing mind, p145)。「框前額葉」在面對「改變中或不可預測的內外在情境」以及「產生新而有彈性之行為和認知反應」時,其腦區的神經活性特別強(諾博研究團隊)。在自動化、習慣性的反應𥚃,它就不活潑了。這種「框前額葉」的腦功能特性,也就是所謂的「反應彈性」(response flexibility)。如此經由「框前額葉的反應彈性」和「側前額葉之工作記憶」(邏輯性),就能整合產生一個「協調歷程」,可以合併「感覺、知覺和評定機制」並產生「新的,且對個人有意義,能被設定的反應」。如此,可以處理生活決策、人際關係以及敘述反應,使「常常有自我反省」的感覺,並對過去、現在、未來能「有觀點的感覺」。如此,反應彈性能力在功能上,可以連接到與「前額葉」相關的功能,如「自覺意識、社會認知、情緒上調和的溝通、以及工作記憶、邏輯運作。」
因此,「情緒」在「前額葉」之「良好整合與運作」,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發展「主觀經驗和人際關係」扮演著導引一個人「屬於成功者的角色」。
這是「自我調節」之「彈性能力的展現」,在人格組織裡具個別差異,其差異即在於「自我情緒調節」的途徑,它涉及「內、外來源」(蘇珊凱勒; developing mind p114),說明如下:
其內在來源的特徵,包括:(1)神經調節結構(如前額葉、自律神經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組成元素,(2)行為特性(如注意力、適應性、反應性、安撫能力、社交能力)、以及(3)認知成分(如社會參照、訊息、期待、對調節需求之察覺、及應用策略的能力等等)。
其外在來源的特徵,包括:(1)互動式照顧型態(如回應能力、合作、相互性、可親近性、支持和接受性),以及(2)外顯的訓練(如模仿、增強作用、紀律等等。)
整體來說,我們善於「調節情緒的技能」,使我們能獲得「一個廣泛且高強度的情緒組織」。它的組織性,不只是又好又能維持「有彈性、有適應力」,且「有組織的行為反應」。
參考資料
1,胡海國:活著-精神的體驗與分析。精神健康基金會,2018年6月四刷。
2,胡海國:心腦操練-人生新主張。精神健康基金會,2017年12月四刷。
3,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2022年10月五刷。
4,胡海國(總策劃)等:實用精健道:人生十二景。精神健康基金會,2016年1月,再版三刷。
5,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心航奇航(Mi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being human)-從神經科學出發通往身心整合之旅(宋偉航譯)。2017年8月初版。
6,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秘 (Developing Mind- how relationship and the brain interact to shape who we are) (王豐彬譯)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7月,初版。
7,艾利克.肯德爾(Eric R Kandel):啟示的年代(The Age of Insight)(黃榮村譯)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6月出版二刷
8,Eric R Kandel:In Search of Memory- The Emergence of a News Science of Mind .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2009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