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儀器或研究評估必要性
醫學理學檢測尚不能測量一般人的精神健壯度
這個時代非常重科技,而且大家喜歡做檢查,藉由科學儀器檢測數值來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例如血液檢查、心電圖、X光檢查,還有這兩年很多人都做過的新冠肺炎快篩或PCR檢測,都是我們很熟悉的醫學檢驗,但是這些理學檢查,適合用在精神健康或是精神健壯度檢測嗎?這就回到最前面提到的精神健康抽象概念這件事了。
以精神健康這個層面來說,不管是傳統的腦波,或者現代新穎的斷層攝影(CAT),或者磁振檢查(MRI),功能性磁振攝影(fMRI),或腦磁波檢查,這些種種工具,在精神功能檢查上,事實上都在研究階段,它的研究是將一群有相同的特別精神功能障礙的檢測資料,將結果分析後平均得到數值並歸納、推測其腦病理現象,但能不能套用在一般個人生活層面呢?現在還沒有辦法。
這些檢查,目前都著重在腦疾病的檢查與偵測,醫生診斷有什麼疾病,從病人腦影像、腦波、磁波檢測數據來檢測,有沒有什麼腦的障礙。用在疾病的偵測、診斷上,是這些檢查主要的用途,也是有效、有用、常用的方法,但用來檢測或偵測說一般人的精神健壯度多高,這些可能都派不上用場。
在研究上,仍然有間接的方式,例如推測打坐會有高度的幸福感,是因為打坐者的腦波比較緩和,阿法(alpha)波比較多,事實上,可能也不必打坐,平常如果能夠安定、安靜、放鬆,阿法(alpha)波本來就會出來的。
主觀性自我評量
不過以現在來說,精神是屬於一個人很主觀的經驗,精神是主觀的,它不是客觀測量。縱使是有什麼精神疾病的人,他也可以過得精神很健壯,精神健康的概念並不等於沒有病,相對的,有病的人也可以很精神健壯。
我以前在門診看病人時,特別關注治療過程中,精神健康程度有沒有越來越高,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就用我們的測量表去測量,我們門診病人他能夠依照精神科醫師的治療,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其他還有種種精神會談療法,以強化人際關係,家庭功能,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意義,以及個人怎麼跟外面多建立連結。縱使他有嚴重的思覺失調症,或者輕型的焦慮症,病人只要依照追求精神健壯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的精神健壯度,也可以提昇,甚至可以勝過一般沒有操練的人,我都把這種精神治療方法稱之為「心腦治療」。
換句話說,疾病不等於精神就非常不健壯,懂得有病要怎麼治療,了解它,接受它,他可以有效地把精神健壯程度提高,精神健壯度高就可以得到一種很自在的感覺,可以每天都有所成就,都可以關心自己,也可以關心別人,他因此,擁有每天生活的幸福感,精神健康度是不會輸給別人。
精神的主觀感覺,要用客觀儀器測量,現在是很大的問號。精神本來就是我在意識狀態,感覺到我這個人存在的感覺,因此,精神可引導我們主觀地感知我的情緒,行為,還有思考認知,自己都可以知道得很清楚,只是要懂得用方法認識我們的精神,甚至於去訓練它。
我們也都知道,我這個人碰到事情,應對進退起來,是不是效率很好,或者常卡在那邊,執著在什麼地方,應對進進退不俐落。我們也都知道,我過的人生有沒有意義,覺得很有意義,每天都有向前衝的動能在,或者有什麼意念在,有什麼願望在,這種主觀感覺是非常清楚的。
事實上也因為這樣,很多精神科醫生也非常強調,看病人就要跟他仔細談,讓病人把他真的自己的精神狀態能夠呈現出來,醫生才能做正確評估,以便正確判斷「他,有沒有病?」「假設沒有病,他哪裡有一些生活的困難點可以調整改進?」
在這個層面上,我倒覺得,只要大家用心地了解自己的精神內涵跟精神狀態,然後,懂得依照精神健康基金會所建議的這種評量方法,應該很實用、便利。至於儀器檢測,可能將來要有更進一步的精細研究,再考慮我們的精神是不是可以用儀器來呈現,現在應該是沒有辦法,
請醫生看評量結果合適嗎?自我評量有醫學根據嗎?
既然做了量表,有些人看了計分結果後,會想徵詢醫生的建議,看醫生時把量表資料給他看,這麼做是好還是不好呢?這有時候要看醫生他可用的時間,現今健保制度下,在門診,醫生真的是非常忙碌,看一個病人,要做檢查,要會談,要調整用藥處方,時間非常緊迫。假設做了自我評量後想給醫生參考,我建議要看醫生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我有做了些自我評估,可以做參考」,如果他時間可以,很可能他就會拿來順便參考看看。
然而,在跟醫生對談的檢查過程中,提供的都是病人自訴的主觀資料,像是「我覺得如何」,「我的經驗是怎麼樣的」,這些內容就是讓醫生檢查、判斷你的腦功能狀況與精神狀態,所以不必再提供一份你自我測量的資料給他,因為醫生在會談中已經知道你的分數多少了。醫生從你提供的主觀感受中的資訊,就可評量你的情緒狀態,可評量你對自己個人的掌握,心理上的安全性,也可對你的精神狀態做評估、評量。
一般醫生在他專業訓練,跟你對談當中,他一定會評估你腦功能的精神表現,含情緒、行為、認知、生理驅力,也一定會評估你應對周圍環境中應對進退有多大的調適困難,一定會評估你個人對自己的價值、意義有沒有信心,過得有沒有前景。精神科醫師就是在做這些評估,所以這方面倒不必太擔心。我們基金會一直強調,把疾病方面的評估、判斷、治療交給醫生,我們確實要知道、要懂得怎麼講述自己的生活狀況、經驗與感受,如果自己有測量過精神健康評量,就能講得更清楚,知道怎麼講自己精神狀態的各個面向的感受。
主觀性自我評量首重誠實面對—練習對主觀感受要敏銳,要清楚,要能描述到位
有時候主觀感覺在我們生活與現實這方面非常重要,不是客觀就是最好,能有很清楚的主觀感覺才是重要、才是基本的出發點。在精神生活面,這種自我測量就是要講究主觀,唯一要提醒的就是誠實,原原本本的做答案,給評分。
有時候礙於害羞,礙於不要有不好的分數給爸爸媽媽看,或者自己很不能接受或其他原因,刻意把五分的嚴重度講成三分,這個也難免會有,有時候自己不願意接受「我有那麼嚴重嗎?」把嚴重度講低一點。事實上,要訓練自己「我有多少就講多少」,誠實,真正地面對自己,對醫生也一樣。我知道有一些病人,講得含糊其詞,因為他自己可能也不明白自己有多嚴重,他就不一定講得很清楚。平時多練習對主觀感受有足夠敏銳,要能清楚,要能描述到位,這樣看醫生,效果才會好。
我們精神健康基金會鼓勵,一年至少要作一次評估,這樣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精神生活裡面的狀態與精神功能,這才是好的。這時時瞭解自己,平常就偵測。至於看醫生,已經到最後一步,不得不去看醫生時,平常如果都在做這樣的自我了解、警覺與檢測,時時能自我覺知,看醫生效率會很好,也才可以讓醫生做好診斷,做好醫療上的必要的判斷。
YouTube影片:
【精健道小學堂】ep 15 腦力跟髮絲一樣強韌嗎!? 精健道第七道:精神健康評估-每年做精神健康檢查,維護自我的精神健康 (1) https://youtu.be/eMRmlU8PgY0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