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常生活中會定時打開電視,看看熱門的台灣社會新聞。在流動的畫面中,不時地出現吸引目光的廣告畫面,又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術與用語。最近常出現一個廣告,令不少人羨慕不已,那就是「用什麼、什麼便藥(台語)、什麼食品,徹底解決失眠」。
《精神科診間看到失眠者的深度困擾》
我在精神科門診中,不論他(她)們潛在的精神困擾是憂鬱、焦慮或者是現實生活適應困難、或有嚴重的生活壓力反應,大多是以「失眠」當作主要求診的症狀,而請求醫治。當然也有𣎴少案例只呈現單純的失眠問題。他(她)們有不少訴苦是,服了那麼多廣告的藥品或是食品,但失眠的問題還是困擾著他(她)們。他(她)們訴說服了它們,不是沒有什麼感覺,就是偶爾、一陣時間,有好一些,但縱使繼續使用,終究很快又再惡化到原來的情況,真是困擾。這種「徹底解決失眠」的話術,當然頗具吸引力。
《失眠困擾潛在多元病理需精神科的「精神會談」評估》
我在精神科診間看到許許多多,為失眠所苦的病人,我會施以精神科的「精神會談」以評估失眠狀態,由病人從小至今的精神(含腦-精神功能、心理功能、自我功能與生活環境)內容,收集、整理與病人失眠相關的病理因素,包括生活(含壓力)情境、人生的順利或不順過程、個性特質、家庭生活狀況、感情生活情境、失眠的型態、病人對失眠的了解、當下的情緒狀態、行為上的生活習慣、處理現實生活情境中種種人事物的態度,有沒有潛在焦慮症、憂鬱症⋯等等精神疾病的徵兆或其他種種身體疾病的情形。
大家或許會說那麼簡單的失眠怎麼搞得如此的複雜。事實上,「腦-精神功能」含蓋認知思考、情緒、執行行為與生命驅動力的身體生理等四面向功能,而「睡眠」正是腦-精神功能中「生理驅動力」𥚃,一個重要的身體功能。在常態的腦-精神功能狀況下,睡眠舒適,睡醒後精神飽滿、充滿活力,邁向新一天的生活,使一個人充滿信心、快樂無比地準備完成一天行程中,所安排行程的總總事情。
《失眠是腦-精神功能的病理表現,不能小看它的傷害》
大家或許不知道,腦功能受損,不只是意外跌倒、車禍撞擊、頭部挨打⋯等等腦部物理性受傷所引起。日常生活不順遂、複雜的事情解決不了、生活壓力過大、傷心、負債、感情挫折、熬夜不睡覺,個性強勢易怒、個性緊張,易於煩惱、不安,家庭生活不和諧,哀怨重重,生活不規律⋯等等,另外焦慮症、憂鬱症、生活適應不良、孤寂生活⋯等等精神病理的持久性影響,均會造成腦功能的傷害。久而久之,在受苦的過程,就進一步造成腦神經迴路之病理結構,形成持久性,化不開的病理狀態-失眠。這不只是一般性地說說談談的心理諮商、輔導甚或忽略潛在腦功能病理性傷害,所進行的一般性心理治療,就可解決失眠問題。當然也不是服安眠藥、服廣告的藥或廣告的健康食品,就可以解決的囉。
《治療失眠需要「精神會談」的精神生活評估》
精神科醫師要以「精神會談」對失眠病理進行評估,才能釐清與失眠相關的病理元素,才能「對症」治療。若失眠是源自於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病理,那就需要針對憂鬱症、焦慮症⋯等病理進行必要的治療,才能解決這些精神病理所衍生的失眠症狀。理由是「腦是一個整體運作的器官」,只是針對失眠治療,忽略它潛在的精神病理,而沒有及時解決焦慮症、憂鬱症⋯等潛在的精神病理,當然所𧗠生的失眠,也就治療不好。
若失眠源自於家庭生活或感情生活的困擾,若忽略了生活上長期困擾的必要治療,其失眠治療,也不彰。因為長期生活困擾的腦器官,也會在長期生活困擾中,發生「神經廻路與腦生理功能」的病理變化,而造成長久性失眠問題。若在治療上,只服用藥物或健康食品以治療失眠,當然無法竟全功。
《把失眠落實到「腦功能障礙的病理」是治療上的要訣》
人生的經驗都會在腦內留下刻痕。生活困境的經驗當然也不例外,也會在腦內留下困境相關的刻痕。而且這些刻痕是不容易消除的生物烙痕。那是心智感受上,不易消除的記憶,情緒上不易消失的負面感受,使一個人持久受苦。由於,存在了這些深刻的不良、不順生活經驗,也就是所謂精神生活上的精神病理因素,不是說忘了,就可以忘了;不是說放開,就可以放開;不是說不理它,就可以不理它。相反的,它正像彈跳球一樣,會一直彈跳回來,甚至彈跳回來對個人打擊越來越大,造成的傷口也更形疼痛,加劇煩惱,焦慮,傷心,也更心疼。這種種精神病理因素,雖然樣式不同,人生不利的經驗發生的時間點不同,然而均會造成腦功能,也就是精神功能的震蘯或傷害。
大家都知道,腦-精神功能是腦生理功能的表現,就如人體消化功能是腸胃系統的生理功能表現一樣。那麼腦-精神功能的表現是什麼呢?因為腦是人生的工具,它的精神功能要使一個人能應對人生各種要求,要能解決各種人生的陷阱,要能與人和好相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能夠保持良好腦力,正如維持良好的體力一樣重要,才能有健壯腦力的能量,持久用心生活,日日夜夜應對人生各種挑戰。有這樣的了解,大家才可以體會腦-精神功能的用途,它是包括(1)認知、思考功能,(2)情緒、好惡功能,(3)執行、行為表現功能,與(4)生理驅力功能等四部分。而睡眠正是腦-精神功能中,生理驅力的一個重要元素。另外的食慾、性功能衝動、自律神經功能等等和身體-生理功能相關的各種功能狀況也均是腦-精神功能和身體機能相關的功能表現。這四個面向的精神功能內涵,是相互運作,環環相扣在一起,以發揮整體精神功能,來面對人生的種種變局和挑戰。
如此了解,「失眠」是腦-精神功能中環環相扣的整體腦功能障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能從腦-精神功能的整體掌握中,化解致病的精神病理脈絡,減緩腦功能的障礙程度,才能妥善「治療失眠」的問題囉 !
《 徹底治療失眠,需改變腦-精神功能病理》
生動的電視廣告畫面,用有趣的口吻說某些健康食品或者服用某種便藥(台語)就可以徹底解決失眠,這或許真是一種話術而已。大家常常看到台灣媒體報導一年治療失眠的安眠藥物處方高達4.77億顆(平均20顆/人),若含助眠的抗焦慮劑的用量可以達到11.67億顆(平均50顆/人)。台灣精神醫學會雜誌也在多年前(2013,編者評論. 王仁邦醫師),就指出依據台灣健保資料,不論是精神醫學界或非精神醫學界均有過度處方安眠藥或助眠抗焦慮劑的現象,而且呼籲要強調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但是事到如今,失眠問題仍然沒有改善,仍然有許許多多的病人到門診看診,訴說他(她)們為失眠所苦,尋求醫治。至於在一般民眾中的觀察,也大約有30% 左右的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資料)正承受失眠之苦呢!這是很高的盛行率(流行率),是不可忽略的社會現象。
看來,目前使用心理治療、心理輔導、運動療法、安眠藥或助眠藥的效果,仍不如預期。也就是說,只用安眠藥、助眠藥或者用心理治療、運動療法或者一般的健康食品、種種便藥(台語),均無法有效解決失眠的困擾。因為上面的種種方法,均不能調整失眠現象相關「腦結構-功能」的改變,均無法有效進行整體性「腦-精神功能」的重新調整,也就是說,無法解決失眠所據以發生的腦-精神功能病理。
若要能徹底解決失眠的困擾,我有些建議如下,值得有失眠困擾者自我療瘉的參考,也可以在精神科醫師門診治療失眠症患者的參考。
(1)、失眠當事者,要有睡眠相關腦科學的知識和常識,因為睡眠是腦-精神功能很重要的一個成分,是每天必須要善加利用的腦-精神功能。
(2)學習體察,腦-精神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懂得時時偵測在日常現實生活中腦力的運作情況與體會,例如了解自己情緒狀態,執行工作的行為表現,思考事物的心智功能狀況及身體舒適相關生理驅動力,在生活上的表現與感受,包括睡眠狀況與腦功能相關性的了解。
(3)學習偵測在日常現實生活中,應對每天生活的需求與挑戰下,身心壓力反應在腦-精神功能四面的感受與強度,包括情緒狀態的反應、思考認知專注力功能的反應、執行工作在行為表現的反應、以及生理驅力的身體生理反應,含睡眠狀態的變化。
(4)找一位可信任的精神科醫師,並接受精神科醫師的「精神會談」評估,釐清由小至大生活經驗中任何與人生發展有關的「生活環境-心理-家庭-社會」之種種可能的精神病因素。
(5)接受精神科醫師「精神會談」治療,進行修整、調適當前生活中受到過往生活經驗影響的「精神病理因素」之作用,使其病理作用量減到最低,甚至反轉過來,從不良的生活經驗得到良好的啟發,進而得到正向精神發展的體會。
(6)建立新的「情緒與行為」模式,有效調適、有效化解,當前具精神病理作用的生活環境挑戰。因此需依據精神病理素材,應用「認知-行為治療」原理,進行「心腦操練」以達到身心放鬆與精神正向發展的治療效果。這包括下列幾項做法:
(a) 平常高壓力生活情境下,為獲得身心放鬆,我建議要進行日常生活中「專注的身體放鬆」操練,也就是所謂的足定氣靜的腦基本操練(註1:参考精健道第二道的操練)。原則是把注意力專注在身體四個部位的放鬆感覺上,包括肩頸與肩胛部的肌肉放鬆感覺,胸腹部深呼吸的放鬆感覺,腳趾頭伸張的放鬆感覺,以及從腳趾到腳跟的全部腳底放鬆感覺。 (b)為獲得「精神正向發展」的治療效果,我建議要學習日常生活中「保養頭腦、免除煩惱」的生活習慣,其重點是
(b-1) 規律生活、每日用心生活、假以時日,逐步有效地改變腦的結構與功能。
(b-2)與他人、生活環境的外界多連結,不故步自封,開展自己與外界的互動經驗,以豐富精神生活內容
(b-3) 開拓腦的完整功能,令自我功能能有開展性的發展。操練同理他人、與人成群、和關懷他人的心理功能,我稱之為「三五成群、溫暖人心」的心腦操練(註2: 參考精健道第3道:保養頭腦十大方法的操練)
(7)進行「心腦操練」治療過程中,尚未達到安眠的效果時,就得用醫師處方的安眠藥物(不建議自己去買什麼藥物或食品)來治療失眠的症狀,快速減少失眠的程度,以緩和「失眠」對腦-精神功能的傷害,進而有利「精神會談治療」與「心腦操練治療」的進行。
(8)待的精神科醫師持續之「精神會談」治療逐步緩解人生歷程中的種種精神病理因素,調整病理性「腦-神經迴路」的病理作用,另外,那持續的「心腦操練」以增強腦力的治療效果,也將慢慢呈現效果。此時,醫師處方的安眠藥物就可以逐步減少劑量,最後只以自己心腦操練的自我療癒方法,就可以達到預防失眠再度復發的效果,最後,就可以停止安眠藥物的使用了,這才算是從失眠的治療過程中畢業。
總之,把失眠的現象落實到腦-精神功能障礙的位階,來討論「失眠、腦-生理病理與腦-精神病理」才能從神經生理學與精神發展的原理來了解「失眠是因為腦生理功能警覺度過強」的表現,也才能了解長期失眠是因於人生長期不順遂的經驗與相關精神病理因素,而造成「腦結構-神經廻路」病理,才造成腦內「警覺度過強」的外在表現。
失眠的治療需多層面的運作,只單靠服藥或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均不能解決長期的失眠問題。一般醫師處方安眠藥、助眠劑,雖然可以短暫有所助益,但不能竟失眠治療之全功,還需要考慮影響精神正向發展的病理因素,也就是長期病理性地促成失眠多重的精神病理,包括(1)個人個性與生活態度之精神病理,(2)不順遂生活經歷的精神病理,(3)生活在當代網路時代、社會不確定性與當代個人主義價值觀的精神病理,(4)腦-精神功能的精神病理,(5)腦結構的神經迴路病理等五面向。
據此,徹底的治療失眠問題,就得完成下面幾項治療的心腦操練功夫:(1)要懂得專注(正念)的身體放鬆技巧與日常生活中精神定靜的操練,隨時減緩身心壓力反應,在「定、靜、安、慮、得」的心智架構中,走出「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2)自己要能覺知失眠相關的自我身心感受、病理歷程與精神功能的身心壓力與腦力病理狀態,掌握自知之明,整合失眠病理的多元性與人生發展的相關性,開發腦-精神功能復原的順利途徑,避免走入「藥到病除」的迷失中,而忘了「自我療癒」的重要角色; (3)日常生活中,自我能順利、有效保養頭腦,健壯精神、充沛腦力、耐壓十足,善用人生的鍛練,有效面對人生挑戰,整合人生五味雜陳的種種歷練,跨越人生困境,免除人生不如意的種種煩惱,邁入(演進)人生的新境界,追求日常生活的成就感;(4)日常生活中實踐同理他人、了解他人,開啟腦-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region) 的功能與他人和好相處,經營三五成群,相互支持的類家族生活形態,避免落入人生孤寂的窘境,並且每天的生活中建築人跟人之間情感的互動、經驗的交流,創造新的腦-神經廻路,以平衡原來病理性、高度警覺的腦-精神功能狀態;(5)在日常生活中,與生活環境多連結,除了和他人建立三五成群的精健家族外,也要體驗與他人相互關懷、關心他人,展露大腦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 正向慈悲、善行的功能。在人群中固然要和其他的人經營三五成群,也要和大自然界中的季節性花、草、樹木產生情感與經驗的連結,感受融入大自然的情緒與感受。如此,在當事者(有失眠困擾者)的大腦內,拓展「一個人融入大自然環境」的精神感受,並𧗠生腦-神經迴路的多元性與廣度,強化腦-精神功能的厚實度與穩定性,減緩失眠困擾者腦內的高警覺度,有利減緩失眠的困擾程度。
若用一句話來呈現「徹底解決失眠」,我會說「有失眠困擾的人,除了需要短期的安眠藥治療外,更需要在精神科醫師的《精神會談》治療的引導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上述(1)到(5)項的五種「心腦操練」,簡稱《正、覺、健、群、善》的心腦操練,才能徹底治療失眠。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