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腦與生活 (5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的憂鬱症會好嗎?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出陽光亮麗的人生」是一個辛苦的過程。

 

 有憂鬱症的人往往自己內在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痛苦,但是別人是無法體會、無法理解的。

  生命困境與因應:最好在人生旅程中能夠隨時注意個人精神生活的狀況,  每天的生活都能夠熟練的警覺於自己的「腦力狀態-個性特質生活環境的有利與不利條件、以及對人生未來期待的強度」等左右自己精神生活表現的三個重要元素。這三個重要的元素是左右我們每天生活腳步的三個主要精神能量,能夠掌握這三種主要的精神能量,就可以掌握精神發展的方向,能夠在意識的狀態下,清楚地培養精神樂活的生活形態,有效引導精神發展向上提升的正性方向。亦即能夠依自己腦力的程度與個性特質(自己對環境的反應特質),善用或尋求環境中有利的條件,每天均能活出有成就的日子,正向地累積生活經驗,正向的發展腦的結構和相應的精神功能,厚植信心,逐步依生活經驗定位自己的人生燈塔(人生願景),步步向前行,擁有日日是好日的精神生活,臻於精神樂活的生活形態。

精神樂活的生活素養 

    可惜的是在當代台灣社會,不管是為人父母的,為人師長的或者是青年、青少年本身,甚至是一般成年人,或是已經擁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年長者,大都沒有上面所說的精神樂活生活形態素養,頂多只是關注心理適應或者是壓力的調適(註7),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當今腦科學的時代,仍然沒有辦法能夠清楚的了解左右一個人精神生活的三要素,每天的生活都無法熟練地警覺於自己「腦力狀態-個性特質、生活環境的有利與不利條件、以及對人生未來期待的強度」三元素的互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正向精神發展(腦結構與精神功能)的重大影響,亦即無法瞭解、無法掌握自己那左右精神發展的三個主要精神能量。

 

  一般說來,「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場景,都只專注於人生成就的追求,或只專注於不利環境條件的爭鬪中,亦或只是迷失在腦力不足或個性特質的盲目反應𥚃。如此,在失去掌握精神發展的三個主要精神運作的元素,就好像航行大海中,失去動力與航向的一條船,迷失了,驚慌了,無助了,孤寂了(註8)。勢必無法有效掌握精神發展的方向,無法在日常生活中,清楚地培養精神樂活的生活形態,無法有效在精神發展過程中,持續導引向上提升的正性方向。

  這種狀況,可以說明為什麼在台灣憂鬱症的患者(不只是年輕人)會越來越多,而且不知道怎麼去預防它,也不知道怎麼去治療它,甚至於不知道治療好之後,如何避免憂鬱症再惡化。

  這也是我們台灣社會在精神健康推動上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

註7:胡海國:精健道,p.33-45。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22年10月,五刷。

註8:胡海國:生命動能(一):豐沛與展露,p.80-86。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20年9月,初版。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從憂鬱症的精神困境走向陽光亮麗的人生」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一則新聞報導的警惕

  根據8月1日自由時報的新聞報導,台大公衛學院學者的研究發現年輕世代(15歲到30歲的人)有憂鬱症的人10年來增加了20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根據健保資料在此年輕世代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由2016(22.1萬人)至2021(29.2萬人)增加了7.1萬人。而且近4成有憂鬱症的人,應就醫而未就醫。因而政府大力鼓吹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憂鬱症案例

  在診間有位憂鬱症案例,覺得生命失去了意義,生活沒有動力、又有失眠等等的不舒服,他大學畢業後上了研究所,兩年多來,不只課業繁重,實驗室研究工作不如預期順利,和女朋友的關係也起起落落,父母也不時有爭吵埸景,造成每天生活重重的困擾。會談中也發現他的個性性急、生性敏感、易操心、多煩惱。

  另有位憂鬱症的男生,國小與國中前一年是功課、體育的高手,很受同學愛戴,自國中二年級和同學相處不好,從此就只斷斷續續上學,覺得去上課很不愉快,感到被排擠、不喜歡看到同學。勉強國中畢業,沒有進入理想的高中,挫折之至,父母也想盡辦法鼓勵、協助,仍只是斷續上課。長期在家生活,與父母、兄姊也談不上來,有的只是期待、責備。自我感到孤寂落寞,生活不規則,每天在家,少外出,無聊中長時在網路上打轉,睡眠品質差,身體易累,晚睡晚起,了無生氣,人生目標飄浮,不時嘆氣、流淚。個性一向好勝,求好心切,但幾年下來一直卡在人生的深淵裡。上面兩則案例是門診常見精神困擾中的憂鬱情境。

就精神病理分析的觀點

  憂鬱症案例在精神生活的困擾點並不只是表面的憂鬱狀態, 也不只是表面上直覺性所敍說的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不只是表面所言說的心理不能適應,或只是表面上壓力太強所引起。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憂鬱症是潛藏著一個人的「腦功能-個性特質、生活環境的困境、以及對人生未來期待的執著等三個要件。」

        這三個基本的成份不是單獨存在著,而是在一個人由小而大成長過程中,交互運作著。這種交互運作的過程在每天的日子中一直在進行一種病理性的精神生活歷程,也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一直在產生和負面情緒有關的病理性的人生經驗。所謂人生經驗並不是憑空存在,而是建築在一個人的腦內結構及其相應的病理性精神功能(含情緒、行為、認知與生理驅力)表現中(註1)。這種病理性腦內結構及其相應的病理性精神功能表現,在每天的生活中重複地運作著,在腦結構與功能的發展上,每天製造病理性的神經廻路,持續地發展出「腦-精神功能病理和現實生活不順遂」的惡性循環。終至發生持續性憂鬱症,深深影響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功能表現,走不出人生的深淵。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精神樂活的觀點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這裡所說精神樂活 (LOHAS) 是指能建構腦結構健壯、腦-精神功能(腦力)充沛、耐壓力十足、人生經驗豐富、日日享有快樂與幸福人生的一種精神生活習慣(註2)。循此,根據上面所列舉的普遍憂鬱症案例,我有兩個關於精神生活的觀點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或許可以作為思考面對青年和青少年普遍出現憂鬱症的方針。

其一、如何避免或及時遏止「腦-精神功能病理和現實生活不順遂」的惡性循環,以避免或及時遏止腦內結構及其相應的病理性精神功能的發生。

其二、如何化解與負面情緒有關的病理性人生經驗,並逐步減緩其所依歸的腦內結構及其相應的病理性精神功能(含情緒、行為、認知與生理驅力)表現,以跨越人生困境,走出人生新境界。

  這兩個精神樂活為基礎的精神生活觀都牽涉到潛沈在每日生活中默默存在著的「腦結構與腦-精神功能」的確腦科學現象,只是我們生活在其中而不自知。腦結構的改變與腦-精神功能的正向發展,都需要在每天生活中用心地生活,用心的面對生活的挑戰,用心地帶動正向且健康的腦結構的發展和正向精神功能的提升,也就是我所說的心腦操練。(註3)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何謂心腦操練的觀點?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夠用心的生活,用心的面對生活的挑戰,就可以獲得人生寶貴的經驗,就可以有效地帶動正向且健康的腦結構與腦-精神功能的發展與提升。這就是我所說的心腦操練功夫及其操練的成果。(註4)

  處在憂鬱症狀態的人,要能跨越人生困境,走出人生新境界,才能由憂鬱狀態走出來,邁入有朝氣、有希望的日子。在這種跨越憂鬱的過程中,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當下精神生活中的憂鬱狀態,其所依歸的腦內結構及其相應的病理性精神功能(含情緒、行為、認知與生理驅力),是否太固著了、太明顯了?其固著程度及其病理性負面精神功能是否由個人的用心程度和其意志力能夠有效地加以掌控與調整?

  如果個人的用心程度和其意志力無法掌控腦-精神功能的負面功能表現,就必須要接受精神科醫師的診治,並處方抗憂鬱劑給予適當的治療。這種憂鬱症的情境,只施以會談式心理治療,效果是有限性。

  當抗憂鬱劑治療逐步減緩其腦內病理性結構及其病理性精神功能(含情緒、行為、認知與生理驅力)症狀,就可以運用會談治療的技巧,釐清其精神生活內內,交互作用的「腦力-個性特質、生活環境困境、以及對人生未來期待的執著等三個要件」(註5;註6),引導憂鬱症病人逐步自我覺知、釐清憂鬱症狀態下那種病理性的精神生活歷程,也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一直在產生和負面情緒有關的病理性的人生經驗。這種病理性的人生經驗,由小而大成長過程中,一直存有,而且是由「腦力不足-個性特質、生活環境的困境、以及對人生未來期待的執著三元素」交互的運作著。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重點是,憂鬱症的人,只是自我察覺自己人生發展的困境,並不能改善固著的腦負性結構與其負性情緒反應的習性。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重要的是要在每天的生活中,體會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腦力不足的感受,運用換個角度看人生的態度,從事個人在社會角色的重新定位確認腦力所及的程度用心的生活。在每天一小步一腳印地獲得成就,並能隨時給自己鼓勵增加自己的信心與毅力。如此一天一天地改變腦內正向結構的發展和增強正向的情緒反應,一步一步走出新的人生腳步,享有日日是好日的正向感受,有效跨越人生長期精神發展帶來的困境和枷鎖(註6)。

參考書籍:

註1: 胡海國:活著-精神的體驗與分析,p.94-101。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18年6月,初版四刷。

註2:胡海國:精神樂活(Ⅰ)、(Ⅱ),p.1-4; 39-46。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14年,初版。

註3:胡海國:心腦操練:人生新主張,p.25-29,精神的動態性。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14年,初版二刷。

註4:胡海國:心腦操練:人生新主張,p.9-39,精神的動態性。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14年,初版二刷。

註5:胡海國:精健道,p.92-99。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22年10月,五刷。

註6:胡海國:生命動能(一):豐沛與展露,p.61-73。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tw)出版。台北,2020年9月,初版。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面對年輕世代的憂鬱症:不只談心理,也得重視精神的發展!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漫漫長假,大家歡歡喜喜度過了美好的春節假期,不只是享有家人團圓之樂,也到廟裡走走,祈求福氣,更欣賞了新春風光,到田野山林走走逛逛。但是,歡樂時光總有終止的時刻,工作還是得開始,生活還是得用心,人際間種種互動的壓力還是得承受。

未命名設計 (4)
   只是在開工大吉的日子,開始上班的時刻,如何精神飽滿的起床?如何行動俐落地整理公事包?如何準時踏上上班的行程,而完滿的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在漫長假期後,仍是需要心裡的一番調適,重新裝備自己的心緒,調整自己的心情。
     對某些人來說,面對這種長假以後生活轉變的調整,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精神困擾呢!
就精神病理而言:
   長假過後,會有種種可能心理調適的困境,而產生不舒服的身心壓力反應。最常見的是由「鬆懈、遊樂」的精神狀態中,一下子要轉為「規律工作、緊張嚴肅性」的生活態勢,會導致工作節奏拉不出來,顯得懶散、失落,積極態度的展現也受阻礙,生活變得不規律,朝氣下降,因而產生一種逃避的心態。但是明明就是要規則上班,每天要及早起床,要準備好踏上上班的路程,這就形成了一種強烈壓力的負荷。
    另外也常常出現的是在上班日一開始,就想到長假以來,工作堆積如山,一下子要消化也消化不了,立即產生面對工作量太大的壓力感,而增加了內在焦慮與不安的身心壓力反應。
    面對這些長假以後很普遍的和工作相關的心理上的困境,也需要提起精神的朝氣,用心的面對它,接受工作的種種挑戰,然後有效地處理每天工作量,該完成的工作,說服自己,只要認真定下心來,就可以和以前一樣,順利地走上工作的正軌,而成功跨越這些種種,大大小小的心境上的困擾,擁有假期後輕鬆愉快的日子。

未命名設計 (5)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
  我有下列幾點建議:
     其一、首先在上班前一天的晚上整理一下思緒,確認今年春節假期玩得真正盡興,過得也充實,不辜負這個假期。雖然可能行程有些不方便,例如塞車、用餐排隊要等很久等等。不過,我還是建議能以「參與熱鬧節慶」的心情,稍加淡化這些不可避免的不方便。整體來說,長假期一定是收穫滿滿,給自己加分。在這工作的前一天,整理一下,明天要回到辦公室上班的公事包與電腦,也整理一下衣服、背包等等。如此,催化自己有正向心情,以化解對明天早上上班的抗拒與不安。
    在這上班前一晚,想想,明天早上上班時,就會懷著那享有快樂假期的心境,內心既充實又愉快。當下,放鬆自己,準備妥當,早點上床睡覺,準備明天早上起來精神飽滿,快快樂樂的踏上「上班的行程」。無妨在上班的前一天也計劃一下,明天上班時要和同事分享假期中美好的經驗與回憶,更可以因此拉高自己上班的興緻。
其二、面對春節長假期之後,已經沒有假期那種閒散、悠閒的美好時光,生活節奏要開始變得緊湊。早上醒來或許不想起床,不想動,那該如何是好?我建議無妨對自己說一聲,我要「對自己仁慈一點」,不急著當下就起床,但試著以「正念」的技術,把注意力專注在「已經一夜好眠、睡得很甜的身體感覺」,做個深呼吸、用力伸伸手與腳,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肌肉的活動與用力的感覺,又專注自己腦內思緒的流動,告訴自己對自己仁慈一點,但也得對工作負責。如此,把專注力轉到期望和同事們見面說說假期的故事,甚至吹吹牛,也期待上班時,在辦公室聴聴同事們在假期的趣聞⋯等等。利用這種身體感覺與意念的啟動,可以順利激發腦力的發動機,又可以同時打開電視新聞或者收音機廣播的音樂,增強眼睛、耳朵的感覺力道。另外也想一下,那廚房咖啡包或者茶包可以泡出那熟悉的、誘人的咖啡味或茶的味道,是多麼的美好,是自己所期盼、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早上時光。如此腦力的發動機,經自己鼓勵加碼發動的活動力,再想到今年要比去年更美好,工作要更順利,自己今年要過得更平安、要更幸福。如此,成就一個「開工嘉年華式」的早上「提神儀式」,可以強勁有力的啟動自己的生命動能,向更有期望的新年度,展現要活活潑去上班的新氣象。
  其三、面對長假期後,工作堆積如山,確實也令人增加強而有力的壓力感和焦慮不安的感受。在這個時候,最好要能經由上面所建議,在上班前的前一天做上班的準備時,也建議思考一下,雖然工作量多,堆積如山,但是可以把所堆積的工作,分為急件和非急件兩類。那麼為應急的,要把那些急件類,在前一兩天內完成!那些不急的可以稍微緩一緩。如此,就可以依「胸有成竹的方案」,按部就班,當可緩解,那急著完成所有工作的內心掙扎和不安的負擔。
    當天,正要上班的時候,在這種內在急著完成事情的壓力情況下,早上準備上班的過程,一定是焦慮當頭,內心充滿負荷、不安感受。我建議要用「身體放鬆正念」法,告訴自己「對自己仁慈友善一點」,把意念集中在肌肉放鬆的肩膀與肩胛(五到10秒鐘),再把意念轉到胸腹部的深呼吸,感受那時胸腹部及內臟放鬆的舒爽的感覺(如此重複做兩三次),再把意念轉到腳趾頭用點力輕輕向下壓,再把腳趾頭慢慢伸開(連續做3-5次),感受腳趾頭放鬆的輕鬆感覺,最後把意念在轉到臉部來,拉開嘴角、做個微笑動作,並且把意念輕輕放在鼻孔處感受吸氣、吐氣很平穩的感覺。如此,當下即可引導自己的意念感受全身的舒坦,給自己一份清靜與安定的感受。如此可以即刻強勢的化解內在的焦慮和不安。
    到辦公室以後,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就依前一天那「胸有竹成」的分類方式,把急件先處理,就依平常的作業方式展露自己一貫工作的信心,逐步一天天完成必要的急件工作,而且給自己褒獎加分,如此可以一天天減低,因為工作量增加所造成的焦慮不安的感受,又可以一天天累積自己上班的成就感。每一天,依這個方式,就可以漸入佳境,免除那份面對累積工作量過高的焦慮與不安,更可以強化那份與同事相處的樂趣。
   總之,長假過後難免有生活步調要重新調整,而有些不舒服的身心壓力反應。只要能夠在日常生活中(1)善用「身體放鬆正念」,對自己仁慈一點,於每日努力工作中,善用休息的短短時間,把心念放在身體上,體驗經驗那種放鬆的「定與靜」的感受,引導自己心情「能定能靜」,就可以使心思「得有寧靜以致遠」,可以展望一年的前景,順利向前行,日日看好明天。(2)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保腦、健腦的活動,以時時充沛腦力,每天精神飽滿,縱使面對有壓力的生活,隨時有效化解每天生活的挑戰,天天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如此遙望未來的一年,縱有春夏秋冬的變化,可以坐實「內心豪宅的成就感」。(3)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察覺,自己所面對工作的壓力和人情世故的種種變化的負荷,是不是能夠輕鬆掌握?自己的腦力充沛程度,是不是足以承擔生活要求的壓力負荷?是否有不舒服的身心壓力反應,要在壓力和腦力的互動中尋求一種「動態的平衡」。要了解生活中壓力難免,也不可以沒有壓力,但是我們腦力要「經由保腦、健腦」而足夠充沛,來善用壓力,尋求一種動態的腦力與壓力平衡,增長人生經驗與收獲,而不是過著沒有壓力、靜態的、沒有成長的生活,那將一年過得一無所獲。(4)要善用「三五成群家族」式的精神樂活團體,大家互相分享愉快、也分擔困擾,大家相互關懷,擁有溫暖的歸屬感。如此,不管日子過得好或有負擔,都不會讓自己陷入孤軍奮戰、陷入孤寂落寞的陷阱,而能夠心胸寬廣的和別人時時營造一種甜蜜的歸屬感。(5)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自己工作有所發展、人際關係也很融洽,自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有他人可以聊聊天,能不時和別人去參加戶外的活動(如爬山、田野走走_⋯),內在享有豐富的感覺,也有生命的充實感。因此,自己隨時看到周邊有需要的人,自然能夠即時施以必要的協助,享有那種「能夠給予別人」的幸福感受。如此,更肯定自己未來的一年中,人生有豐收,有無止盡地「堆疊幸福」的感受。
 
參考資料: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出版。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夕過了年,就是蛇年新春。恭喜恭喜的樂音不絕於耳,由收音機、電視、網路媒體持續傳入每個人的心坎裡,激起一生中各式各樣的種種新春回憶。正是台灣節慶文化的重要日子。

未命名設計 (2)
除夕,引介了除舊布新的新氣象,不只家裡生活環境,完成大掃除。內在心境也得清理一年來,有得、有失,有成、有敗等等的人生遭遇與經驗,除了高興的收割一年來有得、有成的成果,感到高興之外,也得就有失、有敗的人生顛簸中,汲取慘痛教訓,獲得可貴經驗。坐實了一年來,另一類可貴的收穫。如此累積了,值得高興的收割與可貴的經驗之收穫,正是在大年初一的春節裡,準備好跨出人生新階段的腳步。
  就精神病理的觀點:
  時下,就精神健康基金會對我社會的精神健康觀察發現有普遍的失眠焦慮憂鬱的精神困擾,而且有將近¼的人感到人生的孤寂感,甚至於約有30 %左右的人覺得明天不會更好。其基本上,這些精神生活的困境是,源自於生活壓力造成過度的心思煩惱與腦生理過度警覺狀態,在腦內刻下負性思考的神經廻路,造成神經枷鎖,衍生出固著且過度的重覆負面思考,降低應對現實生活變動及應付種種人生挑戰的腦力充沛性。
   在這種腦力不足的情況下,縱使自己要放下這些煩惱,但是是一直放不下,煩惱的思緒一直盤繞於心神之中,因而倍感挫折。負面思緒、不愉快情緒與憂鬱、焦慮的精神困擾就更強勢了。

未命名設計 (3)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除夕過年的新春大好日子,但是對日常生活裡,種種大大小小的煩惱思緒,還是放不下,過不去。這是在除夕後過年的春節𥚃,最令人不舒服,而更形煩惱的精神生活了。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
   在大年初一的今天,為求新年新春的新氣象,創造人生的順境,成就萬象更新的面貌,我有包括消極性與積極性的兩個層面的建議。
   A,就消極性的建議,我有下列兩點供讀者參考:
1,面對去年種種委屈、困境、受傷的種種經驗,要放下它,接受人生無常,有得失是難免,有成也有敗,這也是人生無常的必然。重要的是肯定自己去年已經盡所有能力,盡心地努力過了,縱然,裡面有苦有樂,就接受它吧。
     此外,更要發揮「對自己仁慈、善待自己的心念」,對自己好一點,不給自己不必要的難過,或滿腹生氣與心酸的負擔。把「自己」和去年的不如意事脫鉤,去年的除夂已過,「自己」這個人還是要繼續向前走,保存實力,以新年新氣象的姿態,向前走出去,走出嶄新的新年新道路。
    2,有時候,這些不如意的挫折、生氣、煩惱,仍然放不下,變成自己的人生枷鎖,阻礙新氣象、新日子的營運。此時,就要認清楚自己去年以來的種種困擾經驗,使自己內在精神生活受傷嚴重,種種內在損傷也有深深的腦內刻痕,不是自己要放,就放得下。要體會自己經歷過嚴重的受傷,已經形成不容易抹滅的經驗,因為它在腦內形成不易摸滅的神經迴路,一直在引發受傷的情緒和思緒,所以要退一步穩住陣腳,接受自己去年所經歷的困境及受傷匪淺的事實,不要力求速效,而是要在新春的第一步,先運用身體的正念,消除內在過度的神經生理的壓力反應,進而尋求腦內受傷神經廻路的平衡之道,以紓解受傷經驗所造成神經廻路的反應強度,一步一步,逐日緩解一年來累積的焦慮、不安、憂鬱與失眠困擾的種種精神生活的干擾。
B,下面是我所建議的積極面經營腦力充沛的方向了。
就積極面而言,我有下列五點《正、覺、健、群、善》的建議供讀者參考:
1,在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正念」(當下專注身體的放鬆感覺):
     不論坐、臥、行、立,都可以進行身體放鬆的正念,把心思、意念專注在身體肩膀的放鬆,再轉到深呼吸(最好是腹式呼吸)的胸腹部舒暢感,然後意念轉到腳趾、腳底的放鬆,最後把專注力轉到臉部的微笑動作,以放鬆臉部肌肉,並且把注意力放在鼻孔吸氣、吐氣平穩的感覺,這是我所建議的「身體八字型(由身後而前、轉由身下而上)的足定氣靜」心腦操練法。在這新春的日子,若你仍然有除不掉的煩惱和傷感,我建議做身體放鬆正念把心思拉回身體放鬆與定靜的感覺,在內心對自己默念「我要對自己仁慈一點、對自己好一點」,「我要讓過去就過去了、我要活在當下自我的今天」,「我如此才能夠重新出發」。 所謂寧靜可致遠,能定靜,才能安、能慮、能有所得。
     建議用心專注在身體放鬆正念的生活習慣,逐步建立「能定能靜」的生活習慣,不只發揮「定靜安慮得」的生活功能,也能引導優良的睡眠品質,有效排除每天生活𥚃,腦內代謝廢物的排除,使腦力永保清新,而得精神飽滿,更有信心在新春這一天開始走出新的人生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覺知」:善用身體感覺功能包括「眼、耳、鼻、口與身體」的五種感覺功能,把意念定下來,好好去察覺生活環境(包括人際關係、工作情況⋯等等)有利與不利(有壓力)的條件,和生活當下身體生理反應(壓力反應)的狀況,因此能夠有效掌握身體與外界互動的腦力運用是否充足,如此,有效地偵測腦力不足,壓力負荷過強的臨界點。就能夠及時進行自己的救急措施與自我療癒,加強上面所描述的「身體放鬆正念」的應用以化解生活壓力的不適感,而穩住生活步調的陣腳,不要朝著腦力疲乏的方向傾斜,把自己的精神能量穩在平衡的狀況,有信心繼續向前行。
3, 在日常生活中的「保腦健腦」:
    善用保養頭腦的生活方式,使腦力復原,進一步充沛腦力。這包括(1)生活規律性,找回腦良好生理功能的節奏,保持腦力永久性、持續性、充沛性。(2)用心認真生活,強化生活經驗並建立腦力新的神經廻路,有效導引正向思緒和正向情緒反應,增強腦力的敏銳度。(3)安排和他人(包括家人、同學、同事、朋友)聊聊天,開拓心胸,增強察言觀色、同理他人的敏銳度,享有聊天樂趣,強化應對進退的心理調適功能,增強腦內「同理共情」能力,有利構建融洽人際互動的神經廻路,因而增加腦力的充沛度。(4)安排和生活周邊環境(例如公園、田野、山景、海邊⋯等等)的多元連結,使個人經驗到生命融入生活環境的大自然,如此增強腦內融入大自然風光的神經迴路,增加腦力的多元性和充沛度,強化腦力的多元可能性。
4,日常生活中的「三五成群」:百忙中,也得排入行程(不可以等到有空的時候),安排時間,邀請三五親朋好友,定時或不定時聚聚聊聊,或到戶外郊遊,同享風光。經營三五成群,最好給自己所經營的三五成群的聚會命個大家共同喜歡的名字(例如常德好友、精健之友、同心圓、有愛家族⋯等等),使其群聚功能具有家族情懷的人生歸屬感。研究均清楚的顯示,缺乏歸屬感,而生活在孤寂狀態的人,不只增強身體內在的壓力反應,也會增強精神生活焦慮和憂鬱的傾向,而內在的慢性壓力反應影響下,會影響身體免疫功能,折損應對現實生活的腦力充沛性,更會引發種種身體疾病的風險。
5,日常生活中「善的循環」:著重「自助助人、利己利人」的生活充實性。生活的充實性,不只是忙於工作的行程。人的生命不要被工作所綁架,才能活著出自己、活得自在,而感受到自己擁有這個生命,人不只是工作賺錢的工具,一個人生命每天只有24小時、一個星期就是七天、一年就是365天,要好好珍惜,善加運用。
    要破除生活被工作綁架的生活習慣,是自己能活得自在,就要把上面所講的四種日常生活習慣,包括「正念、覺知、健腦、三五成群」的生活習慣,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建立精彩而多元的充實性生活,我把它叫做對自己也好,對他人也好的「善的循環」包括:
(1)安排與家人溫暖、甜蜜的聚會,增強良好生命品質的親密感,(2)安排時間吸收新知,腦功能不窄化,不老化,例如閱讀、聽演講等等,(3)安排與他人聊聊天,聽聽別人的生活經驗,強化自己對別人同理共情的能力,(4)安排和三五成群的團體聚會,到郊外走走,增加相互的歸屬感,增強正向情緒,增強腦力神經廻路的連結,免除孤寂感對精神功能與腦功能的傷害,(5)每天生活的節奏有規律,努力用功中,不可忽略時時享受身體放鬆正念所產生定靜的腦功能,建立能定能靜有效地神經回路,強化寧靜致遠與定靜安慮得的優秀認知功能。(6) 充實的生活帶來精神生活的富足感和內心擁有豪宅的幸福感,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有充足的發展,其腦內神經廻路有多元而豐富的連結,隨時自然而盡情地展露那「助人為樂」的精神能量。感受到「自助助人、利己利人」的善的循環,使腦功能更強壯而腦力更為充沛。
    總之,在除夕過年的正月初一的大好日子,在此時刻裡,要掌握新春新氣象,面對未來的新年度,根據過去一年的經驗與歷練,雖然有信心期望來年一切順利,但是要允許人生仍是有波動的可能,人生無常,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內心那種可以悠然掌握人生變動的熟悉感,自己已然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相信自己,可以根據過去一年的「酸甜苦樂」經驗與歷鍊,以新春歡樂的心情,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們就能夠掌握「以不變應萬變」的腦力和精神能量,善用上述積極的「正、覺、健、群、善」五種充沛腦力的生活習慣,相信自己是一位開拓未來的「巨人」,充滿信心,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參考資料: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出版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有幸生活在台灣,很熱鬧的欣賞那五光十色的輝煌煙火,享受熱歌勁舞嘉年華的跨年之夜而過年(迎西元新年)。另外更具深遠意義,充滿人情與文化內涵的除夕過年(過農曆年、迎新春)。 
除夕,給我們鮮明的印象是,家家戶戶、辦公室大掃除 ,期望除舊布新,到處貼上春風得意、蛇年行大運等等紅通通的熱鬧春聯 ,不只增加年歲更增加對大地轉回新春的喜氣期待與願望。

未命名設計
除夕過年的拜年迎新春,除了祭拜祖先天地之外,更是家家戶戶的家族大團圓,大人給孩童、晚輩給長輩紅包,互相給予新春的祝福,這過程不只充滿儀式感的嚴肅性,更充滿對晚輩的祝福,對長輩的敬愛。如此地,人人專心地用心參與除夕過年,在人情世界的人生裡,顯得非常莊嚴而豐盛。 


 就精神病裡的觀點:
   在看似豐盛的除夕過年,每個人內心𥚃,也均別有一番滋味。我的一位病人,嘆口氣說「一年也終於過去了」。這一年𥚃,多少人因負債而苦惱,兄弟因爭產告上法院而懊惱,因做事態度、價值觀不同,而與同事大吵一番,因感情挫折而傷感,因親人過世而悲痛,因事業受挫而焦慮不安,因夫婦爭吵而憂惱,因社會政局不安而惶恐,因朋友失去聯繫而失落⋯等等,人間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正在人人心頭上演著,在許多人的心坎上發威呢!
    現代社會生活往往自顧不暇,一天24小時,一直覺得不夠用,親友間、朋友間鮮少坐下來聊聊天,要約個吃飯的時間都一延再延,人與人之間距離遠了,人情淡漠了,相互關懷、相互歸屬的感覺消失了,凡此種種,造就人生道路上孤軍奮戰的怨情。人的生活,失去了溫暖的感覺,多了一層冷酷,因此社會上普遍的存在「心情低落,焦慮不安」和失眠的人,大約有3分之一的人感受到這種苦惱,甚至於有將近¼的人處在孤寂感的狀態,也有將近3分之一的人「不覺得明天會更好」,所以在這「除夕過年」之際也是心事重重呢!

未命名設計 (1)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
   我建議,無妨把人生當作一個過程,它有過去,有現在,也有未來;我也建議把人生看作是一盤菜餚,它的菜色多元,有「酸甜苦樂」,有「黑白紅黃綠」等不同色調的食材,綜合成一盤多樣人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在這除夕過年時,仔仔細細品味一番,重點是「人生的主人」如何把這人生的一盤菜的味道調理得真正可口,而且能夠把人生的色調編織得精彩調和又好看。
   人生不會是單一的苦,人生也不會是單一的樂;人生往往是「苦樂兼具」的。我們不能排除憂愁的人生際遇,它們是現實精彩人生的必然元素。綜合式的菜餚是人生的本貌。人生的現在,不要只選過去甜的來吃,苦辣澀鹹均要品嚐,並且值得深深品味。有甜的口味,那人生過去的酸苦味,就會減緩,會變淡,苦也就不會那麼地苦了。這種綜合式人生菜餚既有甜味,也有酸苦的味道,不過強化人生甜味(不要忘了一年來,我們有多少的快樂經驗),確實可以減緩人生苦的感受,可以更有效地融合苦與樂,轉變成為人心內在的真實經驗與歷練,更因而增加精神生活的韌性。重要的是,綜合過去一年以來酸甜苦樂的人生經歷,在除夂過年的現在,品味起來,就有多元而豐富人生經驗,這造就了腦內神經廻路更加豐富而健壯,因而腦力更充沛,更有充足能力面對未來人生的挑戰。如此,造就一個人達到經驗老到、充滿創意、更具飽足勇氣,昂首走向未來的新春。這正是除夕過年的現在,邁向未來新春新生命、新人生階段的神采奕奕精神狀態了。
    總而言之,當下,在除夕過年的時候,要開展心胸,把過去一年的酸甜苦樂人生經驗,盡皆並陳,都是人生成長的營養成分。我們不只汲取一年來酸苦的人生磨練與經驗,對那甜與樂的成果,自己也要給自己多加襃揚,給自己拍手加分。因此過去一年快樂的正向得分,固然要給自己加分。對那些負的,感受到酸與苦的經驗、磨練,也給一個人的精神靱性加分。所以說,過去一年從頭到尾,對現在的精神飽滿,精神靱性、充沛腦力,都有正面的貢獻,對未來新希望的達成,均俱有正向的能量,真是可喜可賀!
    所以,在除夕夜,我們怎麼能夠不歡樂呢?
祝大家新春快樂,信心十足、勇氣飽滿地向前走,新希望均能順順利利地達成。


參考資料: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出版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心靈」一詞就和「精氣神」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傳遞一種浪漫、一種提升或是一種歸屬。肉身的健康,心理功能健康和靈性健康是一個完美的結合。身心靈的健康當是肉身的健壯,需要運動與操練,心裡的健壯需要熟練現實生活中應對進退的技巧,靈性的健壯則需體驗、修養對現實人生的超越性感受,獲得人生的幽默與自在。

   這種追求「身心靈」提升的課程,很清楚應該是清楚、不神秘,但是在當下網路媒體熱議中的「身心靈課程」唯一特性,就是有一股濃濃的神秘味,所以被戲稱是「邪教」,再加上他的直銷手法,更啟人疑竇與困惑。會引起網紅們想熱烈討論,很多猜測的是它的課程不公開、不透明,引起不少揣測,其中有兇悍對待學員的課程,有關愛的招式。網路上甚或以洗腦手法來表達這種課程

醫師談,為什麼人會陷入「身心靈課程」的陷阱中

   當代社會的生活,充滿了競爭,強調個人主義,講究個人隱私,人人力求成就,力求速效,追求快速地被肯定的成就。因此,應運而生,人生挫折機會頻繁,對人生每每不滿意。因此在當代社會的生活裡,自然激發要求「速效的身心靈成長課程」。然而,人的內在世界是複雜的。對複雜的一個人來說,簡易、直接、速成的強勢身心靈成長課程,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提升身心靈」的追求。

   不管如何,網紅頻道上所呈現的,好似不少網紅當事者,均經歷過這個身心靈課程的洗禮,有人只第一階段就受不了,有人進入第三階段去拉客戶,有的人進入第四階段被安排要當課程的無薪助教,而自覺心虛。種種感受因人而異,真是門道與修行各自不同,修得的正果,因人而異。有人老神在在,有人被發現好似換了一個人,變成「假假的」,不是真實的一個人。

醫師談,為什麼人會陷入「身心靈課程」的陷阱中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

   「身心靈」的總稱是為一個人的「精神」。精神隨一個人的年歲增長而一直在發展。它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發展著。我們講究精神(身心靈)健壯程度的提升,就是要在人生歷練上吸收人生經驗,一直向上提升,這是所謂「正向的精神發展」。它接受人生充滿喜怒哀樂、挫折與成就的種種挑戰,並能善用挑戰、跨越挑戰,吸收為人生經驗,創造腦結構的增長,造就神經回路的多元連結,發展有效的神經信息連接,因而充滿應對現實人生的能量。一個人能因此,俱有取之不絕用這不盡的正能量,正是精氣神飽滿、身心靈壯碩的寫照。其肉身有充沛的腦力與體力,就是精力十足;其腦與人際互動信息有效的流暢著,應對現實生活挑戰,訊息源源不竭,正是元氣十足;其神來一筆,頻頻出新招式,創意十足,這就是精氣神的飽滿狀態,正是「身心靈」提升高度的感受與效用。

醫師談,為什麼人會陷入「身心靈課程」的陷阱中

    這一切均得在每天日常裡,用心生活,汲取現實人生經驗,觸發腦內神經可塑性的生理作用,改變腦功能,培植充沛腦力為根本策略。這就是現實人生步上超越與卓越的心靈的必經途徑,這當是尋求提升身心靈的根本之道。它不神袐,只要用心,它不是洗腦,只要健腦的日常生活習慣。

   在腦科學的21世紀,腦科學的知識已經鋪成了追求精神(身心靈)正向發展的路徑與身心靈提升的坦然之道。它不神秘,不必花大錢,不需要被引誘,不是洗腦,沒有奇蹟,只要健腦。在日常生活中.,以樂活(LOHAS: lifestyle of happiness and sustainability)的生活習慣過日子,就可以有日日是好日的結果。這正是我一向所提倡的「精神樂活的精神健壯之道(精健道)」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年齡層的人,各有生活上的煩惱。就精神健康基金會每兩年所進行的社會調查,發現約有30%的人有種種身心靈-精神的困擾,顯然大約 30% 的人在現實人生的過程中,無法度過、難以超越現實人生的種種挑戰或挫折。對現實人生感到情緒的困擾或者對未來失去掌握,甚至𧗠生出人生的孤寂感,陷入人生的枷鎖與陷阱中。他的精神(身心靈)朝著惡性循環的負性方向發展,造成「精神健壯度」低落,「精氣神」能量不足,「身心靈」的表現欠佳,其「肉身」的體力-腦力缺損、虛弱,面對現實挑戰的應對進退「心理功能」失能,超越現實困境的「靈性能力」貧乏,失去面對人生的幽默性與自在感。處在人生的低谷。這種身心靈狀態不是一般神秘的、浪漫的、求速效、洗腦式的「身心靈課程」可以扭轉的。

醫師談,為什麼人會陷入「身心靈課程」的陷阱中

 

    除了自我覺知自己深陷人生的三角枷鎖(腦力不足-環境不利-自我失能等三元素)之外,可參考下列三個自我救急的方法:

(1)救急的減緩在人生谷底時因腦力不足所引發的過度身心壓力反應:要根據精健道第2道的「足定氣靜」基本操練法,來引導精神狀態的定與靜,所謂「定靜安慮得」,唯有能定能靜,才可以使腦力恢復它的思考和它掌控情緒的能力,以恢復腦力的彈性。(2)救急的放下在人生谷底時人生過度的負荷:經由對環境的瞭解與掌握,要以明智和勇氣地卸下在人生谷底時仍揮之不去的人生重擔。如此,減少當下對頭腦的負荷和身心靈的負擔,才可以使腦力能順利恢復,而不要被持久性的擠壓,失去腦力應有的彈性。(3)救急性的在人生谷底時,即刻尋求親朋好友的參考意見或協助。若身心壓力反應過度而感到明顯不舒服或有過強的壓力負荷事件而自己挪不開,就得即刻去門診掛號,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協助與治療。

   在完成這三個救急的措施之後,接下來就要進行下列五個步驟的自我療瘉方法:

(1)自我從新定位:原來的生活環境對自我是不利的,而且自己的能力所及的範圍,受到了很大的壓力衝擊。因此要在「定靜安慮得」的精神狀態下,重新依自我的條件和環境的有利與不利因素,調整自己可以有所掌握和能夠有所發展角色的重新定位。

(2)用心生活:就已經重新定位的自我的角色,在現實每天的生活安排,要集中專注力在這個角色的扮演上或工作上,使自己能夠專心一志,用心生活,面對新角色的活動,引導腦細胞建立新的連結,增長腦力。

(3)享有成就感:每天生活中的每一個腳步,都是一個成功的腳印。在用心生活的態度之下,安排容易達成的活動,例如早上起來泡一杯可口的咖啡,獎賞自己,就算是一天才開始的好成就,又如鼓勵自己出外走走,到公園散步,欣賞隨風搖曳樹枝的風采,也是一種成就。如果在工作上,能夠完成每一個小時應有的進度,也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成就。也就是說每天時時刻刻都要用一步一腳印的策略,讓自己成就感能夠一天裡面就有豐收的成果,這樣就可以快速建立腦細胞正向精神發展的神經回路的連結。

(4)建立信心:重複上面123的三個步驟,在每天的生活裡面,好好用心經營每天的生活步調。就可以在每天的生活時時刻刻累積自己的成就感,只要用同樣方式進行就可以有成就的展現,自己就更輕易放手從事新定位的自我角色,這就是對自己有了信心。就越做越喜歡做,越做越有成就感,越做越能夠掌握自己工作的發展,能夠越做越有勁,這是對自己新定位角色有了信心。

(5)走出人生的新方向:依據自我定位的新角色,重新適應環境,開創新局,能夠用心生活,能夠創造成就感,而且有信心的繼續向前走,就就是走出人生的新方向了。

醫師談,為什麼人會陷入「身心靈課程」的陷阱中

     在完成五步驟的自我療瘉之後,下面接著就是要能夠建立符合,含蓋「覺知、築腦、築心、築我和共築你我」等五個面向的12道精神健壯之道(精健道)的精神樂活(Mental LOHAS) 生活方式,繼續朝正向的精神發展邁進,逐步累積精神健壯的能量和充沛的腦力,精氣神飽滿,身心靈無止盡的提升,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擴建內心的豪宅,在充滿變局的人生之路,耐力、靭性十足,擁有平安的生活,日日堆疊人生的幸福感:(1)隨時檢視自我在生活當下的腦力狀態與精神狀態(含情緒、行為、認知功能和生命的生理驅力);(2)每天定時操練「足定氣靜」的腦基本操練法,擁有「定靜安慮得」的精神狀態;(3)日常生活中時時運用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的保養頭腦十全大法,建立規律而充實的生活習慣。使腦力永遠維持在充沛的狀態;(4)開啓人生好品質的源頭,在日常生活的態度上,要能自在享有(a)當下足定氣靜而不亂(b) 當日規律充實而不忙 (c)當生用心關懷而不惑的三種人生態度;(5)開啓人生幸福的源頭,對自己的生活用心,對別人多關懷;(6)自我覺知,善用生活壓力,堆疊人生經驗,激發腦內神經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連結,使腦得健壯;(7)隨時檢查自我的精神健康狀態,在充滿挑戰的人生歷程中,腦力和壓力一直在求取一個平衡,因此隨時檢查自我的精神健康狀態,可以隨時偵測腦力應付現實人生的充沛程度是否足夠,可以給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自處之明,不會盲目的落入現實生活過度的挑戰與壓力叢林中;(8)培養多元思考的習慣,以豐富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要與生活的周圍環境和人情世故,用心體會,多建立經驗上和情緒上的連結,不只主觀上感受到內在的自我非常富有,而且這樣就可以增長腦內神經細胞結構與功能的連結,面對現實生活就可以有多元思考的可能,增加現實生活中思考判斷與生活問題解決的效率;(9)堆疊幸福、建立內心豪宅,在日常生活的正向精神發展歷程中,腦的(a)自我存活 (b)同理他人、與人為善,和(c) 助人為樂的三種腦生物演化的功能全然發揮,不只自己好,內在自我豐富,也同時能看到他人的需要,施拾他人,造就幸福感的堆疊,並且在每天生活當中,逐日建立內心的豪宅,擁有自在人生;(10)每天、每星期撥點時間,列入行程(例如10分鐘),用心關心自己的親友們,增加親友間的人情溫暖度;(11)從事鄰里間、同事間的關懷,增加周圍人際生活範圍的人情溫暖;(12)呼朋引伴,經營三五成群的歸屬感,增加社會的人心溫暖,減少社會中有孤寂感的人,化解社會的孤島現象。

 

參考資料

胡海國   精健道  精神健康基金會出版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菱傳媒(網址:國政民調專欄系列)在5月2日到9日完成國政民調,發現民眾期待新政府(5/20賴總統就任)要重視發展的項目中最高比例是經濟發展(40.3%),又民眾最希望新政府解決的問題中,最高比例是詐騙的問題(49.7 %)。

   顯然,國家經濟發展能夠賺大錢,是大家的最高期待,而擔心詐騙橫行,造成錢財損失,是感受上最大的社會人生問題。表面看來,是兩個平行的社會期待,但是有一個關鍵連結點是「錢」。看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的詐騙問題是蹺蹺板的兩端,經濟越發展或許另一面就看到詐騙問題的猖獗與盛行。正好像地理上的南極和北極是共同存在一個地球上面,雖然看起來相距聚非常的遙遠,但是他們是同時存在一個物體上的,這可以隱喻,經濟越求發展的社會和詐騙問題的盛行也更形猖獗,表面上看來好像是不相關,確實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我們會發現政府賣力、用心在打詐騙,但是詐騙的問題似乎也越來越盛行越猖獗,真令人挫折。

為什麼打詐騙打不完? 避詐與不詐的必要性 第一篇(共兩篇)

   若果,在現代的社會文化價值觀,一直陷入一個精神生活的盲點,一直「不講究精神生活的精彩性與內涵豐富性」,只強調經營、管理、推銷,善用人性弱點,一味增強求新、求時尚,圖賺錢的方便性、有利性,勢必造就時下社會上詐騙問題的流行性與猖獗性。因為詐騙行徑,也在經營、管理、推銷、善用人性弱點、而一味增強求新、求時尚,開拓其賺錢的方便性和有利性。所以現代社會的生活,事實上,就在「賺錢的方法上打滾」,當然經濟發展就和詐騙問題連在一起了。

就精神病理的觀點:

     如果社會大眾無法從這種精神生活的盲點走出來,而一直在賺錢的方法上打滾,只力求、催促經濟的大發展,把人生的眼光單純地放在追求財富上,而忽略財富追求,在人生歷程中的真實意義,那我擔心我們社會詐騙的問題,不只處理不好,而且會因為經濟越發展而問題更行嚴重。對政府的期待可能會落空,而為政者或許也要正視式台灣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問題,而不要一昧陷入在賺錢的方法上,不要一昧的追求經濟發展,或許詐騙的問題才可以得到解決。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

    如果把經濟發展的賺錢行徑,當作是人生唯一的重要行為,那就會限縮精神生活的精彩性和多元性了。每天的生活,很自然地就會限縮在工作當中,而覺得時間一直不夠用,因為賺錢行徑的行為,會令人著迷,而且一直落入賺錢的陷阱中,他會忽略家人的生活、忽略朋友的相處友情、忽略對社會的關心,甚至於會忽略他自己存在的價值,除了賺錢以外,人生可能是一無所有也不一定,這也相當令人不好受、而受苦呢!

      如果能把人生的精神生活放到提升的高度,而把經濟發展的賺錢行徑,看成是人生不或缺、也是必要的生活內容,但是他只是人生精神生活發展的一部分而已,而不是全部人生。在人的精神生活𥚃,應該在高度上有更廣泛而豐富的人生目標,賺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不是全部。

   人生在世的精神生活,所展現的行為,應該要在每天生活中,獲取更廣泛而豐富的行為效果,例如簡單來說,我們在生活上要享有我們的大自然、交朋友享有友情、照顧好家人享有親情、享有音樂、雕刻、繪畫、書法等藝術之美、關懷社會而享有身為一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因此賺錢行徑,只是一個人每天生活中所展現行為,所立意追求人生目標的一部份,除了賺錢之外,人生要擁有更完整的生命目標,這當是經濟發展、賺錢行徑的健康信念。

     若只講究不擇手段增加財富,而且把增加財富設定為鮮明的人生目標,而不懂得關心別人、不顧別人的損失、對他人沒有同理心、不顧別人死活、麻木於別人的感受,那就會陷入一種精神生活的困境,會陷入詐騙取財的人生陷阱中。

(下篇接續)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煩,事事不順,活著真辛苦」,這是一般精神科門診,在人生路上感到失落者,常常有的訴苦,他有無比的無奈。相對的,「心情歡愉、神情飛舞、感謝賜票」,正是街頭巷尾看到台灣選舉當選成功者的正向興奮情緒。

人生成敗論英雄:情緒的關鍵角色-上

情緒是生命之水,身體的生命需要水,精神生命就需要充滿活生生的情緒動能。我說,情緒動能因為情緒帶動、催化了一個人的生命動力,它是一個人每天活潑生活的催化劑。沒有了情緒,生命會凋萎,縱使身體生命活著,但精神生活是乾枯的。所以說人生成敗繫於情緒的角色。

  我們常常會說一些鼓勵的話,例如,「要有堅強的意志與信心」,「有志者事竟成」等等。然而,更底層的是「如何堅強?如何有志呢?」這就需要有正向情緒的催化。然而情緒是什麼?情緒在哪裡?情緒從哪裡來?這些問題是現實生活上一直被忽略的精神生命現象。

   就精神生活的病理觀點來說,在忽略情緒的情境下,一個人怎麼知道如何才能掌握情緒為正向呢?甚至他的情緒更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會轉為負向的性質,而締造失敗的人生,使一個人的人生與平安幸福的距離越來越遠呢!

   就精神樂活的觀點:

面對上述這些問題的必要功課,是要瞭解並「自我覺知」我們精神生活中,幾個情緒面向和它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在精神生活中的角色。

 

人生成敗論英雄:情緒的關鍵角色-上

其一、情緒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情緒包含由口頭表達的主觀情感感受和隱而不現的身體變化兩部份。

   所謂精神生活是人生在世的生活狀況,其生活內容由精神功能所指導。

精神功能是從腦產生,它包含有具體的ABCD四個組成部分。A代表情感(affect),B代表行為(behavior),C代表認知(cognition),D代表生理驅動力(drive)。腦功能是具有高效能的人體器官,所表現出來的ABCD四個成份的每個成份中有些是可以感受的,但有些腦-精神功能的表現,為求主動性、自動性的高效率反應,並不會達到我們可以察覺的意識層面。因此,腦所表現的精神功能,並不是所有功能表現都是我們可以意識得到的。

就情緒功能來說,和情緒有關的「情感」是口頭上可以表達的,那種可以感受到的情緒部分。事實上,「完整情緒」除了口頭可以表達的情感之外,還包括口頭沒有表達或無法表達的身體感受。例如,有人訴苦說感到憂鬱,這是病人自己可以表達訴說不舒情緒的主觀感受,一般精神科醫師檢查病人的時候,會探索憂鬱者身體上的表現,如臉部表情表現、說話語調、姿勢、身體方面的現象,如不想動、缺乏動力、體力變差、胃口差、體重減輕、便祕、甚至坐立不安或失眠等等的身體不舒症狀。把主觀感受的情感,加上相關的身體反應,才完整呈現情緒的全部面貌了。

   因為腦是人生的工具,它要面對每天生活的種種活動,例如,打球、工作、開會討論事情、或午餐休息等等,腦功能就得隨時變動著,而產生各種身體活動和對應此活動的特定精神功能狀態(亦即情緒、行為、認知與生理驅力的狀態)。其目的是使人在每天生活的種種活動中均能有良好的表現,均有收獲,都可以成就當天的所作所為。

   因此,日常生活的變動中,情緒也因精神狀態的變動,而隨之起伏。若說人生無常,情緒變化也是無常。若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會相對地呈現負向情緒的多元感受:不論是工作受挫、人情失落、面對危急、不公義、兩難局面或不可知著的未來,在在都會呈現無窮無盡負面情緒的變化。當然,人遇好事精神爽,也是正向情緒的感受,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多元變化的情緒感受。這些我們口頭所說、所表明的情緒感受,也都隱含著我們身體內在不自覺的、相應於各種情緒變化的身體功能變化。

其二、情緒具有主宰人生成敗的特殊功能之精神成分。

情緒是針對每天生活情境之反應,它使每天看似片斷的連串生活事件成為連續狀態的內在精神元素,它導引一個人面對情境時,應對進退的轉折。情緒引導當事人適時地激發生命動力的生理驅力、啓動另類思考,引發新行為反應、創造另一個新情境。因此構成一個人生活在「舊情境-新情境」的串串相連的連續性、流動性精神狀態,使一個人的生命,感覺上是連續性、流動性的生命。

情緒可以說是一個人連續性生命的歷程中,面對一件件層出不窮生活情境的連續性準備狀態,正向的情緒,使一個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準備良好的精神功能狀態,進行日常生活層出不窮生活場景的有效應對,不只工作做得好、人際相處也得宜,造就成功的一生。若情緒反應不良,一個人就無法對多變的生活,隨時做好妥善的正向的應對準備,因此事事不順、處處碰壁、人際互動差,造就失敗的人生深谷。

參考資料

1,胡海國:活著-精神的體驗與分析。精神健康基金會,2018年6月四刷。

2,胡海國:心腦操練-人生新主張。精神健康基金會,2017年12月四刷。

3,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2022年10月五刷。

4,胡海國(總策劃)等:實用精健道:人生十二景。精神健康基金會,2016年1月,再版三刷。

5,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心航奇航(Mi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being human)-從神經科學出發通往身心整合之旅(宋偉航譯)。2017年8月初版。

6,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秘 (Developing Mind- how relationship and the brain interact to shape who we are) (王豐彬譯)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7月,初版。

7,艾利克.肯德爾(Eric R Kandel):啟示的年代(The Age of Insight)(黃榮村譯)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6月出版二刷

8,Eric R Kandel:In  Search of Memory- The Emergence of a News Science of Mind .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2009

 

(接續第二篇)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身邊出現了需要幫助的人,請問該怎麼做呢?

 

當遇到需要幫助者,我該如何有效幫助他

通常來說,一個人若是出現精神疾病相關的症狀,推薦還是去往大醫院就醫會比較好。一方面醫院有專業的團隊可以針對問題進行診治處理,另一方面若是我們沒有對於精神疾病相關的知識,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那我們身邊若是出現這類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該怎麼做呢?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盡量以關懷的形式去接觸,鼓勵他就醫的行為,讓他配合醫生提供的治療方式。

我們平時能夠提供的幫助呢,主要就是在對待病人的方式不要改變。假如今天有病的是你的鄰居,要持續抱持與他的互動,鄰里之間的良好關係。不會因為他有病而有任何的改變。彼此之間相互尊重,一起參加活動,這些都是好的。(註1)

 

自身有相關疾病以及恢復經驗,幫助別人,我會惡化嗎?

接觸病人會導致我自身情況惡化或是復發嗎?

當遇到需要幫助者,我該如何有效幫助他

 

會擔心類似事情發生,主要是腦力不夠,或是沒有接觸精健道才會這樣。若是有接觸精健道十二道,你會懂得提升腦力耐受度等等的機能。

足定氣靜的腦基本操練法教我們,只要簡單的步驟,平常隨時都能夠練習,必免讓腦力過度濫用。

另外,保養頭腦是很重要的。牢記保養頭腦的十種方法,可以避免腦力消耗,還可以讓自己耐受度提升。

 

保養頭腦十種方法

 

  • 日常起居要有規律

腦袋受生理時鐘的影響,日常起居規律才能提高學習以及工作效率
 

  • 每天用心生活

生活中發揮天分,用心過生活

  • 每小時要有一小段放鬆時間

腦袋需要充足休息,每個小時花個幾分鐘放鬆,避免過度濫用

  • 早起精神飽滿,讓腦袋甦醒

每日充滿朝氣的早起,有助於刺激腦神經動起來!

  • 晚上定時睡覺,足夠休息

​​​​​​​提供腦袋足夠的休息時間,休閒並放鬆心情。

  • 告訴自己今天過的很有價值

​​​​​​​回想一下我們的生活,豐富又充實。

  • 每週都要找機會和他人聊聊天

促進多元發展,紓解壓力。

  • 參加各種活動,豐富生活

​​​​​​​接觸新事物,拓展視野。

  • 肯定自我生活價值

​​​​​​​找到自信和自我價值。

  • 每天關心別人,傳遞愛

學習付出關心,讓自己的生命過得充實有意義

 

增強自己的耐受度,保護自己,也能多多幫助他人。

關心他人的過程自己其實也會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我們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耐受度是否會超出可以承受的範圍。

很多人會礙於情面上,忽略自己的需求硬撐。

其實在生活要上要學會勇敢”Say no.”如果你今天發現你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太好,可以選擇請假休息、出門踏青,讓自己遠離壓力環境。

要有「我今天不行,今天我不能夠幫忙你。但讓我休息一下我還是會回來。」的條件式幫助。

當遇到需要幫助者,我該如何有效幫助他

每日評估自我精神健康腦力指數

想幫助他人,卻不知道自己的耐受度已經不足夠,如果這樣硬撐,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後果!建議每日起床第一件事,可以先自我測量精神腦力指數。

 

在自我測量腦力的同時,才可以保護自己不要有過度承擔,也能夠知道自己何時應該要放鬆了!(註2)





 

註1:胡海國 精健道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4%b9%8b%e9%81%93-2/

 

註2:精神健康腦力檢查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9%A2%A8%E5%90%91%E7%90%83/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扎根鄰里的更好方法:口耳相傳精神健壯知識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家醜不外揚?與鄰居分享家務事是好的嗎?

  在台灣社會很多時候,會認為管別人的家務事是不好,不道德的。就是所謂的『家醜不外揚』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即可,不要去管別人的家事。同時,大部分人也認為告訴別人有關自己的情況是羞恥,是不應該的。有時候,我們會接到一些家屬表示想要分享自己家裡情況給鄰居們知曉。有一些病症是需要鄰里間共同了解跟吸收的,那這種時候該怎麼處理呢?
很多人都會覺得,關心自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還要關心他人?
正常的人思考可能介於,我跟我的家人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莫名其妙去關心別人,再者就是認為這些並不關我的事為什麼要聽。這些疑惑在精健會經常遇到,本篇也將帶領大家理解,深入解決。

 

困境來源與偏見
了解「未知恐懼」的主因
  會發生這個困境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腦力不夠的情況下會引發生活難題。人們對未知的東西,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對腦科學,腦力不了解的狀況下,有可能產生來自未知的恐懼。 

  • 對腦、腦力,腦部科學的知識不了解,因為之而產生排斥
  • 對精神症狀不了解,產生負面認知以及烙印並排斥進行理解

這些困境在我們身邊發生,但這些都是有解決的途徑的。(註1)

 

扎根鄰里的走向
熱愛傳達知識,保持熱誠跟開朗的心態
  分享知識,學習知識,把這些當作日常小事分享,與鄰里保持良好的互動。
例如:「你知道腦力是什麼嗎?」在鄰里間傳播腦科學知識,心腦操練,或是「保養頭腦的方法有這些,你知道嗎?」,樂於分享身邊的知識,關壞他人,這樣才能在鄰里間扎根站穩第一步。
第二步,了解並意識到腦的知識不是一件很難的大事,大家都可以輕鬆學習理解有關腦袋的原理、腦精神的發展、腦力的運用。

  再來就是傳播必要的知識,腦力不夠會造成許多問題,例如精神功能降低,這種狀態下無法運作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甚至嚴重時會造成他人的困擾以及麻煩,這個代價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可以先假設在一對一,雙人的情況下就能夠在平時與其對話溝通有關腦力,腦知識的信息。再來就是能階段性的傳播出去,以全國性的方向出發。

 

平淡教育的目標
突破偏見以及不正確的觀念
  普遍家屬甚至病人在還沒有開始進行治療前就對自己感到丟臉以及羞恥,為什麼呢?

(一)錯誤的偏見
  對知識的不足而導致誤解,人們在面對未知事情時,一貫都會抱持先入為主的想法,久而久之,這也造成偏見帶領錯誤的想法前進。
(二)無法突破的阻礙

  長久以來的偏見讓病人或病人家屬都有很大的阻礙,因為大家不了解有關腦力的知識,所以造成他人的恐懼,甚至連自己都會給自己烙印著偏見。精健會提倡的就是平淡教育,什麼是腦功能的正常以及思考、知覺知識。只要能夠突破有關此議題的偏見跟增加教育機會,相信未來一定能讓我們精神健壯,精神樂活的概念更加推廣出去。

 

扎根鄰里精健大推廣
鑄造口語相傳的大環境
  以民間的立場,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推廣讓民眾更了解有關「足定氣靜、充沛腦力、善用壓力、茁壯頭腦與智慧」等提高個人面與社會面的優築生命建設工程。
如何能實現做到這件事呢?
 

不用成為專業人員就可以做到!鼓勵鄰里間互相交流,只要有接觸基金會以及講座,就有基本面對以及傳達知識。不只是可以成為精健會志工,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推廣精健道的領航員。(註2)
就比如人們對宗教的信仰,普遍認為只要拜拜就能幸福,但如果當事者沒有做出任何努力的過程,該怎麼僅僅透過拜拜這個行為獲得幸福呢?
這也是一個精健會提倡精健道的理由,我們自己學習到了關腦力的知識,我們可以試著透過口耳相傳的方法去告訴自己的家人、朋友、鄰居廣泛推廣。以精神內涵、腦力等等讓他進化成日常用語,教育也告訴自己要精神健壯,精神樂活。

 

註1:胡海國 《活著─精神的體驗與分析》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5%81%a5%e6%95%99

註2:胡海國 精健道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4%b9%8b%e9%81%93-2/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家醜不外揚,我真的能說這些嗎?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2679037-1.jpg

 

有效陪伴的評估原則—他的成長與我的負荷

親戚、朋友們平常都各自努力,有時候知道對方有困難,要能夠有短暫的陪伴,這同樣是人情上的基礎性連結。至於要怎麼做到有效陪伴、關懷呢?最基本的原則有兩個因素要考慮:第一是對方有沒有在成長,對方如果沒有成長,會變成無效陪伴;第二是我花了這些時間、心力在裡面,我感受多少壓力。換句話說,陪伴是雙方、互相的,要考慮到被關懷者對方的成長,以及陪伴者的我有沒有承擔太重。

 

承擔的壓力量可以藉由精神健康量表自我評估,自己要能夠察覺到心身上的壓力反應,覺察自己心境上,處理事情有沒有失去原有的效能了?自己的這個「我」的價值跟意義,在陪伴、照顧他人的過程中,是不是有被拉掉下來了,減損了?自己要警覺:自己精神健壯度如何?腦力夠不夠用?不要付出關心到後來,對對方發脾氣,對自己也生氣,這就是已經超過你可以做的範圍了,該收手就要收手,所以有時候要停下來判斷一下:我陪伴及對他付出的,是否只能到此為止?

 

當自己承擔的壓力過大,需漸進地拉開距離

要跟對方講:「我自己也要照顧好自己」,當然這當中要有點技巧,不要突然離開,讓對方覺得他被拋棄,可以說:「我今天來看你一個小時,過兩天再來。」到某一個時間點,就改為一兩個禮拜來訪一次,能有這樣的調控方式,不只可以保有實力、耐力,也可以不讓自己好似全然被吞沒的失控感。

 

若彼此付出已超過自助與助人的上限,是時候該尋求專業精神科醫療的協助

至於對方有沒有成長,假如對方的困難在你陪伴下,一起努力一陣子,包括去公園散步、去逛街,並陪伴從事種種活動,他依舊黏在自己的問題或困境中,沒有改變或進展,表示他的問題不能從你的陪伴得到幫忙,這就要兩人商議,朝著尋求專家協助。假如社會資源不夠,就要去找社會資源,假設需要諮商,就去找諮商師,或者需要去一起去拜訪哪一位法師或牧師,就一起努力。

 

若上述各種外在協助均無法改善生活精神困擾,就需要看精神科醫生門診,因為腦力有時候被壓力壓太久了,它會消失應有的彈性功能,這時候不服用調整腦功能的藥就沒辦法了。所以不是說只有一定到教會、教堂、寺院,就可以完全解決生活困擾問題,如果已經嚴重到自己努力都還不行,他的腦可能有特別的功能變化,或者有哪種體質特性,此時如果不用腦功能調整的藥物治療,就沒有辦法讓他有順利的復元。

 

這個屆時要找診精神科醫師門診的敏感度很重要,到時候,該看精神科醫生就要快快去看醫生,就像感冒一樣,自己在家休息幾天情況沒有好轉,就要及早去看醫生,大腦也是如此,不要說完全不接受看精神科醫生的需求,這反而讓自己更辛苦。

 

前一陣子,有一個演員的自殺案例,據說他在教會裡面很受到大家照顧與愛戴,但他的困擾問題,只在教會的活動與照顧是不夠的。我有一位類似情況的病人,他很感觸地跟我分享說,依他的經驗,只有教會的信仰與教友的支持是不夠的,他自身一直參加教會與教友種種活動,但他一定跟醫生有互動,常規回診治療。他很遺憾地說「會不會這位演員朋友」,沒有固定看醫生呢?

 

教會的活動是很支持性,很有幫忙沒有錯,但是,當人生碰到超過負荷的大困難,有時候頭腦會受到太大的衝擊,或是有些精神疾病受到季節交替影響,情緒陷入低落或原有疾病可能復發,當事者可能沒有辦法自我掌握。所以我建議不要把看精神科醫師,當作絕對的禁忌。一步步來,真的需要,就把精神科醫師當成人生的導師,很順理成章地去求診。這也無關乎勇敢不勇敢,只要有這個需要,就去看精神科醫生,他甚至是人生困擾的導師,人生困擾當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用這樣的態度及瞭解,平心靜氣地來面對精神困擾的情況。

 

參考書籍:

1. 精健道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4%b9%8b%e9%81%93-2/

 

2. 心腦操練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5%81%a5%e6%95%99%e6%9d%90%e7%be%a9%e8%b3%bc/

 

3.精神健康量表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2679038-1.jpg

 

陪伴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懷他人也是會產生壓力的

說到陪伴,或者是要關心親近的家人、朋友,通常是彼此有點關係,才會想要去陪伴,但是陪伴本身也是有壓力的,因為對方當下是處在困境中。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在門診看病人,來的大概都是有一點困擾的人,很多人關心我:「你這樣會不會累積太多困擾的事情在你的心裡面,在你身上,在你心境上?」我在陪伴的過程,是要花時間去瞭解他的困難所在。事實上,要陪伴別人,有必要先了解對方的困難在哪裡,是在哪一種人生軸線上,而不是只有把對方負性情緒拿起來。情緒是他的,他會舒展出來,發洩出來,你可以同理他生活的困難、場景與感受,多少跟他分擔,但是你不是他,你不是承接他所有的負性情緒,而只是在引導對方疏解他的情緒而已。

 

不增加受助者壓力的關懷方式

不吝惜關心別人的時間

我以前在大學教書,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都會鼓勵同學們:「你座位旁邊或你很熟悉的同學,今天應該來上課怎麼沒有來,你最好主動跟他聯絡一下,他可能遇到事很難受,在他的宿舍裡面,癱瘓在床上了,或呆呆坐在那邊。」我建議可以請半天假,或者是一天,去拜訪他。你用半天、一天的時間,可能是救了你的好朋友、好同學一輩子的事情,所以不要太節省這半天、這一天的時間,讓他覺得:「我還值得你來陪我,你要上課,你請假來陪我。」這非常珍貴。

 

表達關心的方式 要以退為進

你可以很清楚告訴他:「我在上課,沒有看到你,我很關心,所以我來陪伴你,來看看你怎麼樣了,有沒有需要我提供點什麼的。」以退為進,不要沒有前言後語,沒有鋪陳,就冒失地直接說:「來,我要給你什麼」。在這當中,第一個重點是「我特別請假」,第二個是「我可以給你什麼」,這包含著非常濃烈的情誼。 用一點時間,去關懷他:「我今天上課,看到你不在,所以我就請假,跟老師說我要來拜訪一個朋友,今天他沒有來上課,我就來了。那不曉得你的情況如何?我可以提供什麼嗎?我們來聊聊,研究研究怎麼樣?」看當下的話題適當調整。

 

循序漸進的鋪陳來傳達關懷的心意,避免直接說:「我來關懷你」

在這當中,避免講:「我在關懷你。」這可能會造成他的壓力,而講:「我跟你在一起,我可以給你什麼?我們可以來討論討論。」給他必要的人與人相處的情感基礎性:讓對方體會「我們在一起,我知道你有什麼困難。」盡量鼓勵他講,他講出來,可以藉由抒發,減輕負擔。

 

關懷者的壓力

關懷他人的過程不忘記自我照顧,時時警覺心身壓力反應

提供關懷者也是有壓力的,不只是因為特地請假影響學習進度,還包括面對一個有困難的人,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壓力源,因此關懷他人是有壓力的。尤其當關懷的對象,是家裡長期生病的親人,例如失智長輩,壓力更形明顯。要關懷自己的親人,就不是短短請假一天來探望而已,所付出的時間會更長,有的可能半年以上不工作,在家或在醫院照顧,天天相處在一起。

 

這種長時間照顧與親情的羈絆,跟前面提到的短時間、暫時性的關懷不太一樣,一天24小時付出心力、時間在旁邊照顧。這種長期性照顧,負擔很重,當負擔沈重已接近或達到負荷量上限時,就要尋求他人的幫忙。

 

運用自我覺知的技巧在長期照護上

長照如同馬拉松,需調整速度與節奏前進

照護他人難免有很大壓力,對自己要能夠自我覺知。首先覺知自己的壓力耐受情況,亦即懂得覺知我自己的腦力、體力、能耐,其次是覺知環境,審視要執行照顧的條件如何。首先覺知自己的狀況,接下來是要講究自助,也就是自己要先能夠救急與自我療癒。當照顧他人而感受到有困難時,要能覺知「我有困難,腦力已經不夠用了,體力也不夠用了」,當覺知腦力、體力不夠用時,就要調整安排每天生活的時間,從事身體與心境的安定與安靜的休息與放鬆的時間段落。

 

尋求替手協助

如果用心自我療癒後還是不行,就需要卸下一些、放掉一些身心壓力過度負荷的事,讓別人來幫忙。不要只一昧地想說父母由我來照顧就好,其他人不用管,或是不放心交給其他人,這樣會耗盡自己的腦力、體力與生活熱情。像是把馬拉松長跑當成跑百米賽跑,用衝百米的速度,是持續不久的,要照顧的事情還是在那裡、那麼多,永遠也作不完。這不是短距離的賽事,它有著相當長的時間 。因此,適當時候要停下來休息,找別人當一下替手,是必要的。

 

不放棄尋求資源

這個找替手做照顧的部分,政府有相當的措施在,可洽詢、利用長照2.0的照顧者喘息服務,照顧上有替手,或者可以請兄弟姊妹分時段輪流照顧,不能只由一個人承擔,這樣太困難了,還是要了解所處整個環境,做適當的安排與定位,定位以後就要用心去做。若有兄弟姊妹,就要找來協調、分配照顧時段。兄弟姐妹之間相互講不通,要請長輩一起來溝通,也要懂得找社會資源,一起運用。面對長期的關懷、照顧、陪伴的事情整個重擔是現代社會普遍的議題。

 

 

參考書籍:

1. 精健道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4%b9%8b%e9%81%93-2/

 

2. 心腦操練

http://www.brainlohas.org/%e7%b2%be%e5%81%a5%e6%95%99%e6%9d%90%e7%be%a9%e8%b3%bc/

 

3.精神健康量表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0429_123542_vHDR_On.jpg

 

我們與精神困擾也可能會很近!

如何及時發現、及早脫身?

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以精神健康指數對台灣社會的精神健康狀況做全國性的調查。發現台灣社會普遍的有種種的精神困擾,例如睡不好的人有33.6 %,心情不佳的人有30.8%, 感到煩躁(焦慮不安)的有30.3 %,不認為明天會更好的有31.6 %,有孤寂感的有26.4 %,覺得缺乏歸屬感的有31.7 %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441.jpg

 

 「精神健壯、腦力充沛」並不是俗話說的、或是當代充斥在流行、在媒體的種種補品的服用。只服用什麼腦的補品,作用有限,甚或沒益處。大家要知道,腦是一個成長性的器官,精神是一種發展性的功能狀態。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326_132853_vHDR_On.jpg

 

綱要:

1)《精神》是什麼?何謂精神的發展?

2)我們與精神困擾的距離可以很遠!如何永保平安、幸福,遠離精神困擾或疾病?

3)我們與精神困擾的距離也可能會很近!如何及時查覺、及早脫身?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607_060858_vHDR_On.jpg

 

給內向者的人際關係起手式從覺知自己的個性開始

為了精神健康的經營,我鼓勵每一個人都要自我覺知。處在複雜的生活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有個性的長處和短處,只要順應個性特質及生活型態,以精健道要義為核心要素,持續心腦操練,一樣可以累積點滴成就感,堆疊幸福。精健道很強調藉由用心體驗,拓展經驗,增加神經連結網的密度,達到多元思考與見解,那麼,如果是個性內向,不擅交際的人,他所處的環境又恰好是封閉的生活圈或職場,不能認識、結交很多、很好的朋友,該怎麼辦呢?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326_132823_vHDR_On.jpg

 

精健道第十道是建議我們每週運用短短十分鐘,做些人跟人互相的關心,這是考量我們現在的社會,大家都太忙,要抽個十分鐘好像很難,因此有意地安排進入常規行程或是待辦事項中,每週至少要安排個十分鐘,當然多一點更好。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663.jpg

 

提問:

媽媽因妄想、幻聽嚴重,之前被家人強迫帶到醫院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隊為思覺失調症,且發病應已二三十年以上,醫師建議立即住院,但因無病房而作罷,之後均由父親代為領藥,混入食物服用,但被病人發現後拒食,服藥並不規律。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1203_140902_vHDR_On.jpg

 

   她決定去看精神科醫師接受抗鬱劑的治療。雖然服用抗鬱劑,使她有一些身體不舒服的感受,但是讓她感到安慰的是,她感覺到藥物治療的真正效果,例如睡眠改善了、腸胃的噁心不見了、胃口也明顯的恢復、頭髮也長回來了、微笑變得更真誠、可以自然地笑出來了、不再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冒牌貨。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744.jpg

 

   一位康復的病友在面對轟動社會事件,一位演員自殺事件的時候,他感嘆地說:「其實,我覺得如果已經是到了要看醫生的程度,像我一樣,就不能只讀聖經、教會活動、小組聚會、主日崇拜、敬拜讚美了!而是需要醫療團隊的協助了。」他又說:「我一直都有在服藥治療,縱使平常生活沒有症狀了,但是我還是一直接受醫療團隊的服務,再加上了教會生活,才過得這麼好的。這位演員他沒有醫療團隊的協助,只有教會,是不夠的。」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