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腦與生活 (5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_20210203_122351_1_vHDR_On.jpg

 

從精神樂活觀點來看:

面對一連串青年人不珍惜生命的憾事,最直接需要關懷的是這些不幸事件中青年人的父母親了。父母的傷痛是持久而不易化解的,需要強而有力之傷慟之化解。若心情有明顯困擾,值得鼓勵儘快去看診精神科醫師,以求快快回復平安的生活。至於「青年人不珍惜生命事件」之預防,應首重三個「救急」措施之落實。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205_132218_vHDR_On.jpg

 

蹲下,就可以跳更高。最典型的例子是打籃球或打排球,蹲下,確實可以跳得更高。籃球員,蹲下,不只可以跳更高,更可以靈巧地閃過對手的阻攔,而順利上籃。排球員,蹲下,不只可以跳更高,更可以強力擊球,切入對方之虛點,而贏球。面對人生之困境,草率勇往直前,或許不易突破困境,或許也需以有「蹲下」,再跳得更高,以跨過困境之阻撓,才能努力再向前。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80608_114122_vHDR_On.jpg

 

有了豐沛與暢通的生命動能,就能在面對人生種種的環境挑戰時,順利啟動人生「超越與演進」的提昇機轉,獲得人生新平台的新智慧,並能以充沛的生命動能掌握自我之本性,引領個體自我,融入生活之境遇,汲取生活環境之素材,豐富自我的生命內涵。因而,面對人生環境之挑戰,而愈挫愈勇,而且收穫愈豐富,不只自我內在愈豐厚,精神也愈健壯,面對未來的人生更具精神的韌性,以臻精神樂活的高境界。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121_142535_vHDR_On.jpg

 

每天的生活構成了一天的生命,一年的生活造就了一年的生命。長此以往,融合了生活的苦辣澀鹹經驗,建構了精彩人生,十足地改變了腦內的神經網路連結,而能智慧圓融,是為人的提昇。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214_141146_vHDR_On.jpg

 

為達成保養頭腦、充沛腦力與溫暖人心,以化解社會的冰山現象的目的,我整理了四本精神健壯之道的基本教材,由精神健康基金會出版,包括:(1)活著(覺知腦與腦功能),(2)精健道(12道保養頭腦、免除煩惱、經營三五成群、溫暖人心的精神健壯之道),(3)實用精健道(精健道在人生十二場景的應用),與(4)心腦操練(實踐精健道之方法)。這四本書提供了讀者(1)保養頭腦、免除煩惱,以求平安,(2)三五成群、溫暖人心,以得幸福的捷徑。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231_172913_vHDR_On.jpg

 

腦的活力,正如身體的體力,是人的生命之所以精彩的來源。腦會因中風、一氧化碳中毒、血糖過低、失智、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而失去活力,使生命品質質降低,甚至沒了這一條命。腦之於生命是如此的重要。然而,日常生活中,因為欠缺對腦的認識,而不自知腦對生命的重要,更無從體會腦力對人生的重要性。因為不自知,沒有自我的警覺,欠缺自我擁有的對腦功能的認識,因而不知培養腦力,不知道每天生活要保養頭腦。如此腦力在多變、多種挑戰的現代生活中,往往陷於腦力不足的窘境。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109_120228_vHDR_On.jpg

 

「靈」是人「生活於世」的品質或謂「存活的自在感」。用心生活,累積經驗,增長智慧,再更上一層樓就是培養人生歷盡滄桑、多次轉折,腦結構與功能多所轉變,人生已然度過萬重山,看盡豐富天下事,懂得人的意義、價值,擁有虚懷若谷、慈悲博愛的生命品質;因而滋生那份存活的幽默感與自在性(靈性),這當是一個人靈性的健壯之道。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109_120257_vHDR_On.jpg

 

時下不容易看到社區裡服務大眾的“精神科診所",所看到的是“身心科門診"。有不少精神疾病病人,因而找不到精神科醫師來診治。事實上,“身心科門診"內就是精神科醫師執掌的診所。是方便所有精神疾病病人,含失眠、焦慮、憂鬱、強迫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等各類別病人去就診的診所。現今專業領域裡,「精神與心理」兩名詞未求釐清、定義模糊不清,大衆也囫圇吞那「精神和心理」兩個名詞了。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227_163225_vHDR_On.jpg

 

我們知道孤寂感會強化負面行為與反應,也因此家人、鄰居的關心支持,對病人來說很重要,但是家人生病後變得沉默不理人,想關心他,卻不知道要怎麼做?

 

沉默背後不被了解的無奈與傷心

思覺失調症的病人過的是很困難的日子 (1),以思覺失調症的困境來說,病人主要的困難或障礙是在對外界環境的理解,包含對人跟環境的關係建立,這就是所謂的思考、知覺功能有所障礙,亦即「思覺」功能有所失調,也是疾病命名之緣由。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214_141203_vHDR_On.jpg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殺人傷人事件呢?如何預防及避免?

 

傷害事件成因探究

這些重大傷人殺人事件,並非突然發生,大致有五個進展階段緩慢進行著。以這樣低的發生機率來看,同時也表示目前的現代醫療是蠻進步的,只要好好地被照顧、規律服藥,醫生、家人,還有鄰里間,對病人多關心,就不會發生。這也是我一再強調,思覺失調症病人配合治療加上家庭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之所以會發生傷害事件,可能有五個原因同時存在: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204_115003_vHDR_On.jpg

 

這幾年發生很多跟思覺失調症有關的社會不安事件,例如小燈泡案件、嘉義殺警案、台中牙醫被殺的案件,甚至新店隨機殺人案也被貼上精神病患殺人的標籤,這些新聞事件都引起大眾憤怒、指責,甚或以“未爆彈”來形容思覺失調症患者,也讓家屬感到無措及無奈。那麼,我們回過頭來思考:

思覺失調症患者殺人的機率高嗎?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殺人、傷人事件呢?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這些事件的發生?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104_174725_vHDR_On.jpg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是非常多元,但病人也是人,跟一般人一樣,要面對、處理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應對各種生活的情境與壓力,同樣會有思緒過多,睡眠不好,焦慮緊張的狀況。這跟我們日常生活一般人的睡不好,焦慮緊張是一樣,種種生活的不如意,和心理壓力會造成緊張,甚至還會引發很多身體不舒服,例如自律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造成的症狀,假設這些不舒服症狀已經明顯到讓病人感到困擾的話,當然要跟醫生提,由醫生評估是不是需要用些藥物來幫忙,讓病人可以舒服一點。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91116_125121_vHDR_On.jpg

 

疾病症狀、外界環境、自我要求等因素,都有可能會影響病人的心情,造成情緒波動,家屬要怎麼適當應對病人的負面情緒,或是激動反應?若能讓他緩和過於激動或是負面情緒,當然再好不過。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118_130808_vHDR_On.jpg

 

思覺失調症病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比較不好,尤其是工作記憶,這會導致才剛跟他說過的話或交代的事,他很快就忘記了,或是記不完整,也因此容易造成家庭及職場人際相處上的困難或誤會,使病人逐漸遠離人群,不願溝通,形成「社交退縮」的現象。那麼有沒有說話或溝通的技巧,比較適合跟思覺失調症病人溝通、引導呢?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031_173850_vHDR_On.jpg

 

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國人熟知的慢性疾病一樣,思覺失調症也是慢性的精神疾病之一,大部分病人的病程在發病5年後會逐漸趨於慢性。但這疾病的慢性化,對病人的頭腦來說,並不是這個頭腦就變得很呆了。他的病程為慢性,但頭腦還是在變動當中,也還會學習。確實病程久了,有時候家人會很疲累,病人也會覺得自己這樣沒有用,不論是家屬還是病人,都喪失了朝氣。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023_160944_vHDR_On.jpg

 

在理想上,醫生跟病人、家屬應該是有著良好的同盟關係,不過在醫療過程中,如果病人害怕醫生,或是對治療用藥有意見,該怎麼處理呢?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023_160546_vHDR_On.jpg

 

在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醫師的角色舉足輕重,在理想情況下,病人、家屬和醫師是有著為共同目標努力的同盟關係,相對地,治療過程中,病人(生活調適及規律用藥)、家屬(家庭支持與照顧)、醫師(醫療照護)的努力應該各佔1/3,有著各司其職的功能與責任,相輔相成,互相協助,但在實務上,卻少見有如此理想的情況,這也是現今精神醫療的困境之一。那麼,有問題,該怎麼跟醫師溝通呢?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1023_141820_vHDR_On.jpg

 

殘餘症狀是病人經藥物治療後,仍殘存有少許症狀

一般治療久了以後,因為現在的精神醫療的藥物,這種抗思覺症狀的藥物(或稱為抗精神病藥物) 有其「有限性」。這有限性,是說藥物對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療效果(療效)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0922_120049_vHDR_On.jpg

 

以相對性精神健康來看思覺失調症的復元,那麼基準點是發病前的狀態?還是生病之後的某個階段?或是今天相比昨天的表現?還是要回復到病前表現最好的時期?這是精神醫療復健上很重要的問題,有時基準點的錯置,會造成病人、家屬在復健路上備感挫折。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0922_122806_vHDR_On.jpg

 

病人、家屬常會跟我說,對生病後的狀態感到沮喪,覺得自己因為生這個病失去了很多,有的說到不能做原來的工作了,有的說休學在家不知何去何從,有的說是無法專注,喪失自信心,工作或學習表現都受影響,也有的是跟朋友家人疏遠,人際社交功能變得不好。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