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腦與生活 (5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_20211129_114826_vHDR_On.jpg

 

社會現狀及順應天性-面對挑戰、超越自我

現代人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氛圍中,加上追求自我表現、實現自我價值的天性使然,更遑論華人文化多以教導盡力、努力達成目標的教育方式,一般大眾總是被各種原因、動機驅使往前衝,不管是學業上追求高分、好名次,或是工作上追求亮眼績效或表現,但另一方面來說,卻也造成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繁重,無時無刻不在應對接踵而來的各式挑戰與事件,許多人奔波忙碌在生活、工作、家庭的波濤洶湧中。在我門診中,常見許多人詢問我:「只是想有好表現,怎麼好累,怎麼這麼難?」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811156.jpg

 

「孤寂」不只是一種心裡感受,它確牽動整個精神生活內涵的病理變化,使一個人處在嚴重的精神困擾狀況,我稱之為「孤寂症候群」,包括「腦功能健康」丶「身體健康」丶「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自我功能健康」狀況都受到嚴重的傷害。有明顯孤寂症候群的人,他 的平均壽命比一般的人要短而甚至比「菸癮」者更嚴重。是當代台灣社會,要嚴肅面對的社會問題,忽略不得。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811469.jpg

 

《腦與人生》是個有趣又有用的議題。

「冬陽下涼風吹拂」,我在輕鬆散步。但有趣的是,我的頭腦可是忙著在感受那皮膚的涼,冬天的變色樹與風吹樹葉的唰唰聲(照片A) 。這是我們的深奧頭腦和輕鬆人生的簡單互動關係。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80413_182018_vHDR_On.jpg

 

從事精神醫療、精神健康推廣服務這麼多年來,時常在診間聽到病人抱怨:自己人生坎坷,被人瞧不起,無法有一番成就;或是埋怨台灣政治環境不好,生活不安定,被社會亂象所困擾;年紀輕一點的病人,則常自責自己不夠聰明,頭腦不夠好,無法跟同儕競爭,總是事事不如人……。不論是抱怨人生坎坷,或是感嘆自己先天體質不佳,我總是苦口婆心的告訴他們:「我們一起來做心腦操練吧!」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1001_144339_vHDR_On.jpg

 

壓力是什麼?

「壓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際上是腦的一種反應,主觀感覺就是有不舒服的感覺。通常一般人會說有壓力,可能是事情太多,或者太困難,逼近或超過腦的負荷,這個壓力反應就表現在腦功能的四個面向上,包含情緒(Affection),行為(Behavior),認知(Cognition),生理驅力(Drive),也就是所謂「腦功能表現的ABCD」(註1、2)。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81108_145855_vHDR_On.jpg

 

前陣子和朋友去爬位於新北市石碇的皇帝殿,但皇帝殿山徑頗陡,我與友人花費一番工夫才抵達山頂的稜線。走在稜線上,山下的好風景盡收眼底,也難怪每到假日皇帝殿總是吸引許多前來挑戰的登山客,看著每一位走在稜線上氣喘吁吁、步步為營的登山客,我不禁思考:以健身為由爬皇帝殿固然不錯;但若是將人生比作爬皇帝殿就真的太辛苦了。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326_132405_vHDR_On.jpg

 

何為生命的品質?有人說,身體健康有經濟能力,能夠幫助別人;有人說,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保持心情順暢,活在當下,有利他性;也有人說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調。而我認為,關於生活品質有兩項重點: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630923.jpg

 

提問:

孩子完全不想動,一直躺在床上,叫他出門找朋友、叫他出去運動,都不願意,我想幫助他,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回答:

缺乏動機或所謂的負性症狀肇因於大腦額葉多巴胺功能不足,造成正常腦功能的減少或喪失。負性症狀(DSM-5準則A5)包含下列症狀:情感表現平板、事事無興趣、貧語症(alogia)及做事動機降低(avolition),這些負性症狀和腦內額葉的多巴胺功能降低有關。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_S__2801686.jpg

 

「自我成長」以「熱情與理智的交織」為主要元素。推動台灣社會的精神健康知能(literacy)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件志業需要滿腔的熱情和踏踏實實的理智運作,才能步步為營,深入鄰里民間,創造精健道緣份,產生更多精健道的有緣人。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639032.jpg

 

提問:

婚後有了孩子才知道另一半是病人,很擔心小孩之後會生病,有什麼預防方法嗎?

 

回答:

家族中只要有人發生精神疾病,除了因疾病本身治療上的問題、對病人照顧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層抹不掉的隱憂,就是精神疾病會不會在其他健康的家人中發生。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1001_144438_vHDR_On.jpg

 

提問:

請問我身邊的人有思覺失調症症狀,不過他是一段時間會這樣,之後又正常,為什麼過一段時間就發作?

 

回答:

如果您的親友是思覺失調症,平時症狀雖穩定,有可能在出現症狀的時期,是因心理壓力過大,難以負荷,促成腦內多巴胺的功能過強,因而造成症狀的起伏。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足定氣靜」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是一個重要的放鬆技巧。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人生的歷程」,不分老少,精神生活一直在成長。活到老成長到老,人的「精神成長」是人生必然的功課。台灣的不少社區逐步地成立了「三五成群的精神成長團體」,我想這精健家族活動是台灣社會的一種福份。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420_131257_vHDR_On.jpg

 

三、母女互動造成明顯精神困擾的救急(First Aid)措施:

1. 明顯的精神困擾,往往是長期不良互動,引起許許多多固著的負向互動模式,例如,打罵、爭吵,因而家無寧日,母親過得哀怨,女兒也時時憤恨不平。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91116_131211_vHDR_On.jpg

 

從精神健壯之道(精健道)的心腦操練的觀點,

我有下列幾點看法供參考:

一、就母女互動造成精神困擾的預防措施而言: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91116_131159_vHDR_On.jpg

 

個性和環境如果不相容,是精神困擾的主要原因。人活在環境中,自小至大,甚或只是人生中的某一階段,都是對一個人的重大挑戰。不能度過這個挑戰,就產生精神生活之困境,衍生精神困擾。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326.JPG

 

2、就調適或治療之策略而言:

   如果一個人已不知不覺中養成「孤獨」的生活習慣,那就可依循下列要點,逐步化解「孤獨」之習慣,而和周圍的人、事、物開創一些新的連結。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426092.jpg

 

從精神樂活觀點來看:

人生在世,自小就好與同伴(同學)為伍,縱有親疏、有爭吵,仍在人生歷程中,滿是美好的經驗與回味,而且經常有連繫。雖然所謂的「朋友」,有時多,有時少,有些變疏遠,也會有機會認識新的朋友,總是有那麼一群人隨時可聚會、可聊聊天、分享生活點滴。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10708_081110_vHDR_On.jpg

 

就像失眠的人,年輕時,自自然然就可進入夢鄉,年紀大了,「忘了」怎麼睡覺,因而時時睡不著,嚴重者,就形成失眠症了。人生在世總是要有朋友,自小我們也都自自然然的有一些朋友。只是成長過程中,因於種種緣由,年紀大了,老了,不再和舊朋友互動,也未能重新交新朋友,形成社會生活上的「孤島」,天天滿是孤寂之感,失去生活的快樂與幽默,其嚴重者甚至出現憂鬱症呢!下面的案例是不少見的精神受困之情形。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200824_132616_vHDR_On.jpg

 

    孩子在生病後,因為腦功能的變化,跟之前相比,多少會有點不同,例如人際相處上比較敏感,有的會有點退縮,不想跟以前的朋友、同學見面;有的好像會變得對事物沒了興趣,對以前喜歡的事情都提不起勁來,什麼都不想做。父母在帶動上有時很苦惱,我也經常會被問到生活照顧上的問題,像是擔心孩子一直待在家裡,想幫他安排活動或是白天的去處,或者要不要跟家裡其他成員說孩子生病的事,總是讓父母很是猶豫,我也在這裡提供一些建議給辛苦的父母們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