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腦與生活 (5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_6_4_7_NewOrl1993_scan12  

  當我接受台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之期間(1973-1977),開始參與心理衛生協會之活動。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taru_2009_02_13_15_DSC04333 (31)

 

    在精神科的門診中,有為數不少的病人覺得自己長期以來日子一直過得很辛苦。他們只要一談起自己的生活場景,往往就像連珠炮似的,講出一串又一串忙不完的生活負擔。最後,因為覺得自己實在過得太苦了,於是來精神科求助。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品_Flower_134  

第三個層面:要能逐步地操練對周圍人、事、物的應對進退方法。藉由安排日常的行程,以及藉由她所參加的活動,能對周圍環境的人、事、物多加觀察及分析。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_淡水家_2011_Spring_ (13)

 

精神病理學的立場來看:病人的性情層面,天生具有敏感緊張的性情,面對周圍環境種種變化或內心種種思考,病人總是感受強烈,容易緊張。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7_1_2_6_Fluor_1991scan06  

        臨床經驗,常常會看到一些病人,困擾他的症狀消失了,也可以回到職場上正常上下班,從表面上看來他的治療是成功了。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6_5_20_sacn14  

(4) 掌握當下或當天的時間與生活場景,用心生活,累積人生的經驗(精健道,第4道)。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2_13_14  

精神樂活的觀點來看:倘若這位病人能從日常生活中認識、了解自己從小以來就容易緊張、對什麼事都感受很強烈的性情,他就能在人際互動中步步為營,用從容的態度去經營他的人際關係。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6_5_20_acn01

 

      我經常會聽到周遭人的一種抱怨,他們覺得自己一直受到很多雜念的干擾,使自己不能專心工作,睡覺也睡不安穩。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iwan_Nature_life019  

第二個面向,就是要用心準備好自己,這方面我有下面3點建議: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_03_IMG_1815 (7)

 

精神樂活的觀點來看:

這位病人需要有足夠的休息,使他的腦力充沛,具有彈性。要學習掌控焦慮情緒的反應。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9_3_17_Banff_1990_scan06

 

    一般而言,做父母的人都會期望孩子在人生發展過程中,能夠一路順利,將來能有出息。而一般年輕人在求學過程中,也都會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憧憬。等到出社會之後,也都會用心做自己的生涯規劃。然而,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品_A_AA_DSC01737

 

 作者在本書的一貫論述是“人格病態"存在一般人身上,甚至一般人也擁有種種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與“思覺失調症"的特性。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6_4_10_Arizona_1993_scan14  

 以多層面人類行為的實證資料,來審視自己人格的方法,可拓展自我的瞭解。「非典型的力量」(大牌出版社,2014)是一本分析人格病態的書,作者凱文.達頓(Kevin Dutton)引經據典地以淺顯易懂的言語敘述那「人格病態」者的外在表現與潛藏腦內事件,著實令人陶醉。我相信不少讀者,會亦步亦趨地,接受作者的論旨。最重要的是,讀者可以清楚掌握腦科學知識,建立腦科學的架構,來瞭解人類行為的緣由與結果,亦即以腦科學知識來瞭解一個人的人格特性及其個人-社會生活的成功與困擾。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品_DSC02234 (3)

 

(3) 要熟練足定氣靜的腦操練法(精健道,第2道):當明確體會到自己的腦力有限,腦的反應過強,而且理智判斷與選擇能力容易受干擾,就要用心學習、體會操練足定氣靜的工夫,使自己的腦能感受到「定與靜」的功能狀態。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9_6_1992_Victoria_scan18

   

從精神病理學的立場來看: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6_5_2_scan09

 

在門診的診療過程中,經常會聽到病人的一種抱怨: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2_09_08  

心腦操練的觀點,我對於這類的個案有以下四點建議: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品_DSC02234 (1)  

 從精神病理學的立場來看:這位病人顯然是處在嚴重而持續的慮病狀態,也就是心情上有高度的焦慮、不安 ,而思想上一直持續地擔心身體是否有嚴重的疾病正在發生,只是醫師還查不出來。長期下來,病人顯然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_9_4_2_1992_Vancouver_scan16  

 依賴與安全是人生在世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要素,一般人不可能處在不安全的心境世界內,也不可能處在孤伶伶、缺乏可以互相依賴的生活場景中。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_SunMoonLake_DSC00513

 

從心腦操練的觀點來看,對於這位個案,我有以下幾點建議。有類似狀況的案例,也可以引以為參考:

文章標籤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