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腦與生活 (584)
- Sep 13 Wed 2017 13:29
精神健壯之道 ~精健道另一章~ (中)
- Sep 07 Thu 2017 14:53
精神健壯之道 ~精健道另一章~ (上)
- Aug 30 Wed 2017 20:47
生命動能的漩渦 ~心腦操練的人生課程~ (下)
(4)免除生命動能漩渦不良作用的心腦操練
其一、自我覺知腦力的有限性(精健道,第1道)
處在生命動能漩渦之中,被阻擋的生命動能的流動,造成每天生活中,身心壓力反應的惡性循環。個體的腦力,大部分被過去習以為常的思考與情緒反應所綁架,生活失去方向,迷失了人生的目標。每天失眠、無止盡的焦躁不安,不只引起嚴重的自律神經功能失序的身體不舒服症狀,更遮蓋住生命的亮光,令人看不到明天。
- Aug 23 Wed 2017 18:35
生命動能的漩渦 ~心腦操練的人生課程~ (中)
從精神樂活的觀點來看:
生命動能是永不止息的動能,動能的衝擊力,永不止息。若能善加灌注於日日生活的活動中,可以使之發揮生命的光彩。日常生活難免有挫折,但在活潑的生命動能作用下,萬般困難皆可一一克服,達到永往直前,日日皆好日的感受。
- Aug 17 Thu 2017 10:45
生命動能的漩渦 ~心腦操練的人生課程~ (上)
人人都有他(她)的特定心願,有自己特定的嗜好,當然也有各自的生活習慣。每天生活日子一天天地過,有些人感受到日日是好日,每天都覺得有所收穫,擁有充實的一天,過得心安理得,每天都了無遺憾;有些人卻是日日掙扎著,每天感受到的是在原地打轉,滿腹哀怨。
- Aug 17 Thu 2017 10:03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14)
思覺失調症患者病理資料(台灣研究資料)
思覺失調症病程呈現慢性之特點,這是一般概念,但是究竟其真實之慢性化的特徵為何?其病情表現又如何?下列就100位連續住院思覺失調症患者,其五年追蹤之個案病情變化、生活情形、有無病情惡化、社會功能之評估等病理資料。
- Aug 09 Wed 2017 15:18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13)
- Aug 07 Mon 2017 17:31
[活動訊息] 新希望聯誼會【研究展新頁、希望永相隨】
新希望聯誼會【研究展新頁、希望永相隨】
有意對思覺失調症更多了解的朋友,誠摯邀請您參與此次的活動,了解最新的研究趨勢,內容包含研究進展、負性症狀、減藥停藥的疑惑、經顱穿刺術等講題。
座位有限,請及早報名(報名截止日9/30)
- Aug 02 Wed 2017 17:44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12)
思覺失調症之臨床症狀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其一是美國精神醫學會所頒佈DSM-5診斷與統計手冊;其二是世界衛生組織所頒佈ICD-10國際疾病分類中的精神疾病與行為障礙相關的部份,DSM-5與ICD-10對思覺失調症的症狀表現之說明,較清楚的是與診斷準則有關的部份,然而診斷準則有關的臨床症狀以外之臨床表現,在瞭解思覺失調症之精神病理,是不可或缺的。
- Jul 26 Wed 2017 19:27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11)
思覺失調症之診斷準則(美國精神醫學會頒佈DSM-5診斷準則)
診斷準則表
A.特癥性症狀
下列五項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每一項出現時期至少一個月(若被成功地治療,時期可稍短),且其出現佔有相當高的時間比例:
- Jul 19 Wed 2017 10:06
我要怎麼做? ~好好把握今天~ (下)
(4) 雙方要聯手,互相勉勵頭腦的保養(精健道,第3道),使腦力維持在充沛的狀況
每天要安排規律的起居,白天有活動,定時上床、起床,用心生活,有良好的睡眠品質。鼓勵一起多參加活動,和別人聊聊,多關心他人,使每天的生活過得充實且有意義,具有正面價值。逐步建立並維持優良的生活品質,掌握、開啟幸福的源頭。
- Jul 12 Wed 2017 14:22
我要怎麼做? ~好好把握今天~ (中)
從精神樂活的觀點來看:
「夫妻相處」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兩人的個性、成長背景、人生經驗、對家庭生活的看法、對對方的期望,這多重因素,在在影響著兩個人互動的動力和品質。
夫妻年歲大了,雙方各自的經驗多且廣。但要瞭解自己的不足,包容、接納對方的短處,互相肯定對方對家庭的貢獻,需要雙方都有充沛的腦力,不僅要能穩住腦的壓力反應,也得站穩各自的人生定位。這是雙方多層次的互動,是人生永遠的生命課題。
- Jul 05 Wed 2017 19:15
我要怎麼做? ~好好把握今天~ (上)
年事高了,夫妻相互扶持是人間幸福的圖像。長年相處,夫妻間相互瞭解更是透徹,不管有沒有談話,彼此對於對方都已經觀察入微、知之甚深,都認為自己對於對方已經非常瞭解。有些夫妻因為相互瞭解而更加欣賞對方,但也有些夫妻卻因為相互瞭解而更怨懟對方,以致和那人間幸福的圖像愈離愈遠。人生在世將近百年之歲,如何構築這相互扶持的人間幸福圖像,的確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一個常見的案例,而「我要怎麼做?」的問題,也常令我感嘆不已。
- Jun 28 Wed 2017 11:38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10)
思覺失調症之社會功能障礙
思覺失調症在一或多種重要生活功能領域(如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或自我照顧)造成功能損害(DSM-5準則B)。通常其功能明確低於症狀初發前原有水準,但若在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發病,則是指不能達到此人原先預期可達到的功能水準,而非功能敗壞。將患者與其未罹病的手足相比較也許有助於作此判斷。
- Jun 21 Wed 2017 10:55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9)
思覺失調症之負性症狀
思覺失調症之負性症狀(DSM-5準則A5)說明了相當程度伴隨本疾患之病理所在。有五種負性症狀,包括情感平板(affective flattening)、貧語症(alogia)、無動機(avolition)、喜樂不能(anhedonia)與社交退縮。
- Jun 14 Wed 2017 19:12
思覺失調症的基本認識 (8)
思覺失調症之行為障礙
整體上混亂的行為(DSM-5準則A4)能以許多不同方式表現,範圍由孩子氣行為到無法預測的激動行為。任何種類的目的取向行為都可能發生問題,使得日常生活中如料理三餐或維持個人衛生等活動產生困難。在未受妥適照護的情形下,病人可能看來蓬頭垢面,穿著怪異(如大熱天穿許多件外套),或展現極不合宜的性行為(如當眾自慰),或無理由的激動(如吼叫或謾罵)。但須謹慎觀察,不可輕率引用此準則。
- Jun 12 Mon 2017 13:09
[活動訊息] 早期思覺失調症工作坊 (活動延期至8/20)
早期思覺失調症工作坊
Early Psychosis Workshop
精神病發病前期和發病早期的應對與處置:病患x家屬x治療者
全台首次為思覺失調症應對與處置舉辦之專業人員工作坊,
由台大醫學院精神科胡海國名譽教授與劉震鐘副教授共同帶領,
協助精神醫療、心理衛生、一般科醫師及相關從業人員,
從思覺失調症病理生理,精神病前期與早期思覺失調症症狀之偵測與鑑別,面對病患及家屬的解說與應對,到治療者的心態與處理方式等,進行技巧解說、問題探討與互動討論。
- Jun 07 Wed 2017 14:53
病痛在那裡? ~你說出了我的困擾!~ (下)
(4) 從容地過日子,不要逼自己:
焦慮症的人,因為性急,每天無時無刻不在想事情,想那一件事該急著去做,那一件事又做得不夠好,那一件事又即將到來,要趕快去做。這種沒完沒了的事情,逼得一個人急躁不安的現象,是焦慮症病人的寫照。因此對它的治療之道,在於按部就班,從容從事。若講話速度過快,要自我警覺,多加放鬆,放慢講話速度,練習輕鬆講話,不要急。若做事情動作太快,要有意地感受自己的生活狀況,想想自己的動作是如何的快,有意地操練自己的動作緩慢下來,以減少腦力不必要的濫用。如此,可以保存腦的實力,又不會因動作快,以致沒有考慮周到而壞事。
- Jun 01 Thu 2017 17:00
[胡教授演講訊息] 精健道明燈—照亮思覺失調之路
思覺失調症是遺傳體質與環境因素惡性循環所引發。
現今已知此病的致病基因種類與變異繁多,神經生物功能路徑分析也發現病症和神經發展、神經突處功能有關。
由於患者多在青春期後因環境刺激緩慢發病,若能早期偵測、早期介入,思覺失調症是有辦法預防的!
講 題:精健道明燈—照亮思覺失調之路
講座時間:106年6月15日(四) 19:00-20:30 (18:00開放入場)
講座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遠流別境 2F拱廳(華山文藝沙龍)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一號)
- May 31 Wed 2017 14:50
病痛在那裡? ~你說出了我的困擾!~ (中)
從精神樂活的觀點來看:
病人顯然處在雙重精神疾病的困擾中。雖然焦慮症和憂鬱症均屬於輕型的精神疾病,但雙重疾病的困擾,使病情產生惡性循環,終至想結束生命,真不能小看此雙重焦慮—憂鬱共病疾病對生活影響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