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_20191116_131159_vHDR_On.jpg

 

個性和環境如果不相容,是精神困擾的主要原因。人活在環境中,自小至大,甚或只是人生中的某一階段,都是對一個人的重大挑戰。不能度過這個挑戰,就產生精神生活之困境,衍生精神困擾。

下面的案例,是臨床上常見的情形。掌握性高的母親,因為個性急,容易擔心兒女受傷害,往往對兒女「嘮嘮叨叨」,限制許多兒女之意見表達或外出活動。這形成身為女兒的孩子,由小至大的成長環境。

女兒由小而大之成長過程,由小學的乖孩子,到國中、高中,因為個性活潑、好交友,變成母親眼中「不乖」的孩子,甚至是「反叛」的孩子,時時與母親產生爭執。好奇性高、想探索外面世界的女兒,變成了母親的「死對頭」,兩人形同陌路。

哥哥與父親也因個案之不穩情緒與精神困擾的不當行為,而對個案責備有加,個案儼然是「家裡的孤島」了。個案甚至不想回家,碰到情感之挫折,傷痛中,只能是孤軍奮戰,嚴重失落,沒有家人的支持,而落入憂鬱之場景。

 

從精神病理學的觀點來看:

宿命是一個命定之生活環境。此個案生來就面對性急、容易擔心的「嘮嘮叨叨」母親。個案天生之個性又是活潑、富好奇性的人。此個性使個案之成長過程容不入其命定的生活環境,即她母親之過度關心與「嘮叨」。這個宿命因素,使個案走入生命成長的死胡同,進退失據。

在此互動不良的情況裡,母親雖說出於好意與愛心,想要使孩子平安長大,但是母親面對活潑、好奇的孩子,未能以「腦的反應特性」,未能以「孩子的本性」來瞭解,來引導,來建立良好互動的基礎,以致引發孩子「本性與養育她的母親所建立的家庭環境」不相容,導致長期的精神困擾,當真很可惜。  

 

從精神樂活觀點來看:

自我覺知「本性與所處環境之有利與不利條件」,是調和「自己與環境互動」創造有利生活方向的起點。這種「自我覺知」的能力也就是一個人的腦功能認識自我與環境的「認知與情緒」功能,是天生的本能。

據人類行為生態學(human behavior ecology)之論點,人類腦的「認知和情緒」功能是自然演化之結果。人類行為表現受自然機轉、亦即「認知與情緒」的腦功能之掌控,其行為表現是為使人在生態環境(ecological conditions)中具有良好之調適,有利其生存(註1Hill K and Boyd R, 2021)。Barshai T等人(註2)利用399個狩獵採集(hunter-gatherer)生活方式的人類聚落和生活在同一個環境的當地「哺乳類」和「鳥類」動物之行為模式做比較與相關性分析。所分析的行為模式包含三大類(覓食行為、生育行為與社會行為),共包含有15項行為表現。最有趣的發現是生活在同一環境內的人類、哺乳類與鳥類,有極為類似的行為模式,這是為有利調適(adaptive 於同一個生活環境的結果。

這個結果明顯地顯示人(及其他動物)的行為模式(腦功能)受到環境極大之影響,這具有演化而來的腦功能特性。另外,文化人類學也強調以腦的認知與情緒功能為基礎的社會學習,也造就了所謂「文化傳遞」,當也有助人類成就有利於其生活中生態環境之調適性行為模式(註3Boyd R and Richerson P, 1985)。這就形成所謂「人類行為之形成」是「文化與基因」協同演化歷程(coevolutionary process與協同調適(coadaptation)而完成的(註4Henrich J, 2020)。其中共同的精神功能基礎,就是腦的「認知與情緒」功能之運用。這種腦認知與情緒之自我覺知(對環境瞭解、掌握)功能,是自然演化之腦功能,其調適作用得協同「文化與生態(基因)」兩方面的元素,也就是要協同腦生理本性(生態、基因決定)與生活環境中之文化特性(價值行為規範決定)兩個面向,對「個人與環境」互動之有利與不利作用。

為能增強精神韌性,以創造有利生活之個人與環境互動方式,如何認清自我「認知與情緒」之腦功能是基本功夫。其次是運用、掌握自我的腦「認知與情緒」功能,清楚地瞭解自我之腦天生本性,並同時認清生活環境之有利與不利條件,進行協同性之調適,以尋找有利之生活方式,才能從宿命之生活環境枷鎖,走出一片天。

 

 

(未完待續)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際關係 孤島
    全站熱搜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