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_20220118_162133_vHDR_On.jpg

 

疫情期間精神困擾有多少?

就台北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統計的報告(自由時報,2021.11.13),憂鬱與焦慮是疫情期間民眾就診議題首位(22.8%)。安心服務諮詢專線在2021年五、六月,也因疫情嚴峻,出現電話諮詢量的高峰。就診精神科門診人數,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元月到九月分別是118.3萬、126.2萬與130.2萬,有明顯增加(自由時報,2021.12.13)

就一般大學生而言,日本北海道大學入學大學生之調查,疫情前(2016~2017,共3652)與疫情期間(20201087)(PCNS2021;75:284-295)有明顯憂鬱症狀者分別是3.5%10.5%;有明顯心身壓力反應不舒者分別是8.4%10.4%,均有明顯增加之現象。

至於染疫重症患者,臨床觀察發現,重症患者六個月內有19.2%出現焦慮症(自由時報,2021.10.26,台大醫院記者會),另有精神疾病(2.8%)與失智症(1.7%)案例。又部分確診個案痊癒後,仍有持續數月的殘餘神經精神症狀,例如失眠、憂鬱、思緒模糊、記憶喪失等,即所謂「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

總括而言,COVID-19疫情期間,不論一般民眾、門診病患或染疫後病人,均有明顯的增加精神困擾的現象。

 

精神困擾的起源

COVID-19,也就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自2019年末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武漢市,在全球化的21世紀,快速發展為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一時間全世界受到重大衝擊,不只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全球經濟與日常生活型態也有了重大變化。

二年來全球染疫人數達2.72億人,死亡人數達533萬人。台灣染疫也有16,759人,死亡人數849(Our World in Data2021.12.16)。根據維基百科(2021.12.21)的資料,COVID-19病死率全球各國是0.5%-5.0%之間,修正病死率為2.9%,是人類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由於COVID-19確診個案的死亡率不低,因此醫療界、全世界各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均大聲疾呼,人人要保持警覺、要遵從並貫徹防疫措施,要儘早打疫苗,以增加免疫力。確診者要遵從必要的隔離與治療…等。一時間,風聲鶴唳,而且變種病毒層出不窮,頗有防不勝防之感。

在資訊發達的台灣,除了中央政府的疫情指揮中心所發布之疫情和防疫及疫苗信息外,似乎人人有話要說,不只東一句,西一辭,而且互相批評,不只論東論西,又往往怒氣相向,使得「看新聞、聽新聞」的百姓們,徒增困擾,內心不安、焦躁。持續一年下來,不少人生活失序,情緒憂鬱、焦慮,比比皆是。

至於染疫病人,不論輕症、重症均會有神經精神症狀,亦即有「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此精神困擾之症候群可能兼具心理壓力與腦功能障礙之病因而引起的。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