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006.JPG

 

提問:

我看孩子生病後變得呆呆傻傻的,覺得會不會不是思覺失調症?應該是因為被欺負才變成這樣的吧?轉學就好了吧?

 

回答: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嚴重且病程慢性的疾病。目前已知這類病人的病程會時好時壞,尤其是當治療中斷時,精神病性症狀就會十分明顯,使病人對周圍環境的了解與認知產生與現實脫離的狀況。

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1,註2)

第一類型的病人(約佔35%左右)經過治療後,症狀會完全消失,且日常生活上的表現跟發病前差不多,顯得同樣活潑、做事積極,可以回到原來的學習與工作環境。

第二類型的病人(約佔30%左右)經過治療後,干擾性精神病性症狀(如妄想、幻聽)消失,顯然達到很好的療效,但是會衍生較退縮、孤立、情感表達較不精采、日常生活較被動等所謂的負性症狀。這些具有較負性症狀的病人,在注意力、記憶力方面會有些受損,腦功能就不如病前敏銳。

第三類型病人(約佔25%),以目前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下,還會存在相當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狀,且有明顯的負性症狀,顯得被動、較懶散。

經現代腦科學研究,這些病人的認知功能及神經生理功能都有某種程度的障礙,尤其是第二、三類型的病人更為明顯。至於第一類型病人的認知功能,一般來說都維持在還算正常的範圍內。不過不論那一類型的病人,其共通特性是在現實生活中,腦功能的耐壓程度都只能達到一定水準,如果學校功課、職場工作壓力太大時,都很容易發生因壓力造成腦功能不穩定的狀態。

就神經科學而言,這是腦功能在過度壓力下,引起多巴胺系統功能過度亢奮之緣故。此時如果生活上沒有做一些特別的調整,減少壓力感受,就會使腦功能更加不穩定,再度引起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的發生。所以對思覺失調症的病人而言,在現實生活上需要關注的一點是得「警覺到在現實生活壓力中腦力的承擔與耐受水準」。如果能警覺到腦力已經達可承擔的臨界點,也就是如果能儘早標認出腦功能不穩狀況,及早對生活加以安排、調整,減輕生活上的壓力感受,腦功能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穩定的狀態。

一般病人不容易察覺自己腦力可承受的臨界點,所以要鼓勵或教導病人本身如何去隨時注意、警覺自己腦力可承受的臨界點。在生活上需要對思覺失調症病人多加點關心,了解他們跟一般人一樣,也在追求自己的成就,期待自己可以被人尊敬、看得起。

所以雖然有病或曾經發病過,他們還是跟一般人一樣,努力生活在社會上,這種生命的動力值得鼓勵與讚揚。所以,照顧他的人及病人本人要充份警覺他腦力的有限性,在追求學業成就或工作成就、融入社交場合、在家做家事、或與家中成員的互動關係中,都要警覺在現實生活場景中,其腦力是否夠用,是否耐得住現實生活的種種要求,以及病人自己的內在要求。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及孩子對自己的目標都應該保有彈性,適時調整,避免過高的期待讓父母及孩子有挫折感。孩子是否適合回到校園,有足夠腦力承受繁重功課壓力、同儕競爭、適應人際關係,或者暫時停止學業,可請醫師協助評估及調整藥物。

 

1Huang GH et al: Patient subgroups of schizophrenia based on the PANSS: Composition and transition between acute and subsided disease states. Compr Psychiatry 52:469-478, 2011

 

2Liu CC et al: Medium-term course and outcome of schizophrenia depicted by the sixth-month subtype after an acute episode. 台灣醫誌 111:265-274, 2012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