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210326_132853_vHDR_On.jpg

 

什麼是前驅期呢?它應該不同於早期?前驅期的治療跟服藥是劃等號的嗎?

 

前驅期是尚未達到醫學上疾病診斷標準的狀態,後續變異性很大,最好是在前驅期就能穩定腦功能,避免嚴重發病

嚴重發病以後始稱為早期,而還沒有到嚴重發病,也就是尚未達到醫學上疾病診斷標準者,臨床上縱使診斷為前驅期,後來會發病的型態很多樣,有些會變成躁鬱症,有些人的症狀過一陣子就消失了,以後也沒有精神疾病的症狀。也因此,前驅期不等於思覺失調症,只是你要很警覺,它可能演變成思覺失調症的機率是高的。

如果此時可以及早接受治療,讓腦功能快點穩定,避免嚴重發病,就能避免頭腦受傷害。這因為嚴重發病會傷害頭腦,只要不嚴重發病,在前驅期就讓他好起來,就是一百分。

但是,如果沒有特別治療,會怎麼樣呢?前面提到,前驅期之後的變異性很大,經過一年、兩年、三年以後,它的病情嚴重度會很大,演變為思覺失調症的機率是有的,而且不低,形成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是不低的,所以前驅期就是這樣的狀況,似乎有點精神生活、心理調適的不尋常狀態,但又不是很嚴重,可以想像成疾病的種子在萌芽的階段,如果在此時正視它,處理它,避免持續壯大,就是有效的早期介入。

 

精神疾病的治療跟服藥不能畫上等號,應有身心靈的全面考量與照護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前驅期就要吃精神科的藥物,擔心會影響腦部發育或是腦功能,因而不願帶孩子到精神科/心身科就醫或繼續回診。事實上,精神科的治療與用藥不能畫等號。

如果有第一次嚴重發病的情況,也就是已經到疾病早期階段,在治療上,不但是非用藥不可,而且要足夠劑量,足夠穩定症狀的用量才行。除了用藥之外,還要學習了解疾病知識,要懂得怎麼了解腦功能的變化,要學習心理上怎麼去調適自己,還有很多治療常識及復健觀念等,後續再談。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表現、用藥反應、復健效果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在治療上是以這位病人的整體狀況來考量,也就是人本。以人為本的治療整套都需要考量,包含腦功能也好,身體(生理)也好,心理調適也要好,在心理成長,乃至於靈性生活()也要能夠培養,這整套都需要具備,他的治療才是完整的。早期治療也是如此,藥物治療是其中一部分。

 

信任醫師的專業判斷與建議,配合醫師的對「症」下「藥」

藥物治療也不等於就是用抗精神病藥物,醫師會依據病人的狀況來決定用藥種類、劑量及時間。如果病人只是有輕微的人際關係困擾或者比較敏感,或許也不要用藥。醫師可能會建議病人先嘗試調整作息、放緩生活及工作節奏、減輕心身壓力,甚至處方可能就是安排休假,遠離壓力源。

即使用藥也不等於就要用抗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會依據症狀來處理,若是焦慮,就是用抗焦慮藥,若是有憂鬱症的現象,就用憂鬱症的藥。至於思考方面比較有困難的表現,像是注意力集中困難,則是需要運用方法,並多作練習,增加思考上的專注力及持續時間,每小時讓頭腦放鬆3、5分鐘也是很好的做法。

 

註:靈性生活是指精神健壯、有豐富自我,與土地、文化、歷史緊密連結的生活,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精神健壯之道,在生理層面平衡,心理層面富足的生活,不是一般所講的宗教信仰的生活。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