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M先生一直以來努力於事業之發展,早出晚歸,生活安排全然倚仗太太。M先生的生活一直是單純的,生活面向缺乏多元性。因此遭遇那人生的鉅變,他就天翻地覆,一蹶不振了。亦即,他有過度之病理性壓力反應,腦力一直被生活變化所產生的壓力壓扁而失去彈性,無法復元,致使他長期憂鬱與焦慮之精神困擾。
就腦科學的神經元網絡系統(註2)而言,M先生一向生活單純,推測其腦結構中神經細胞之相互連結網絡,趨於單純,不夠綿密,因此失去了多元性與彈性。在神經網絡單純性過高之情況下,面對人生鉅變,就無法適切的反應,腦力資源不充足,易於腦力耗竭,而發生持久性之病理性憂鬱與焦慮。
其二是M先生一直因身體不適,做種種身體檢查,服了不少緩解身體病狀之內科或家醫科治療,但遲未接受抗憂鬱劑的治療。後來雖有抗憂鬱劑之處方,但是其腦結構之神經網絡仍是偏向單純化的。在治療過程中,只服用抗鬱劑以恢復或增多神經細胞之棘突,是不夠的。
因為生活型態沒有改變,M先生之神經細胞間的連結並不會增多,神經細胞之綿密度若仍不足,用抗鬱劑只能恢復原來神經細胞之活性,但沒有生活內容與生活項目的多元性與精彩性,無法成功建立神經細胞新的連結網絡。沒有建立新的連結,他的憂鬱、焦慮之精神病理還是長存,無法化解。這也說明了,M先生病情拖得那麼長,感到治療無效,更加深他之失望、絕望感,人生了無興趣,不知如何是好。
就腦神經結構之精神病理現象,我有兩方面的建議:
其一、就M先生目前之憂鬱與焦慮狀況,除了抗鬱劑之處方外,應開立一個「人生功課」之處方。這個處方是要M先生在每天生活中,面對他可貴的生命,善用他可貴的時間。在一天24小時中,安排一個規律的生活行程,每天找幾個快樂、愉快之活動,最好要有親戚或朋友之陪伴與帶領,一起去逛街,吃小吃,一起聊聊天,自己也找幾個有趣的電視節目欣賞,能笑就多笑,能愉快就愉快,能輕鬆就輕鬆,有意地創造愉快的心情,以平衡過度擠壓、嚴肅之不舒心境。
另外,也要安排到公園去散步或去郊外活動,使腦對外界(色)產生心理感知(受、想、行、識),以活化腦力。如此的「人生功課」是增加腦結構中神經連結迴路之重要(甚至是唯一)方法。如此,才能善用抗鬱劑治療後,神經細胞樹突上新生的之棘突之效果,快速增長神經細胞間之連結,使腦力恢復彈性,不只增強壓力之耐受度,更能增強多元思考,以應對、接受人生鉅變所產生之負面思考與無助感。如此,才可有效助長、延伸抗鬱劑治療之效果,逐步走上精神健壯之復元路。
(未完待續)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