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6264.JPG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事件都有既正向亦負向的可能,或既負向亦正向的可能。若無法了解一件事物原本就有兩個面向,就容易步入死胡同,容易鑽牛角尖,無法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事物,產生挫折感。

圖片1.jpg

若能預先瞭解這點,再進一步掌握自我腦力的有限度,以及自我可以負荷的外在與內在『要求量』,這一個人就能以他所學得的心理調適技巧,以事物的另一個角度來處理,成功地應付周圍環境的要求或挑戰。這是一個人調適成功,可快樂過日子的基本條件,應該也是有效的精神健康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般而言,個體自我在社會化過程中,易於和他人做比較、容易追求時尚,想趕上流行、想在社會中一爭長短,如此,在社會上的這樣一個人是容易盲目的。所以,個體常常對自我產生過度的要求,且不自知此內在自我要求已經過度了。不恰當或不自知之盲目自我要求,是個人自我生活感受不愉快或不幸福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失敗的人,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埋在長期痛苦深淵,甚至因而自殺也說不定。

決定幸福與否、快樂或不快樂不是追求量的問題,而是自我意義之問題。個體自我有他生存於世的意義性,這是腦功能另一層次表現。如果能掌握自我意義,堆壘人生意義,那麼自我就能更加豐盛,人生感受的幸福就是真實的。

自我意義與自我要求之量,與自我在社會環境中所謂事業成功與否,並不相同。淺顯而言,個體自我的意義應是對自我正面之肯定,肯定自己腦能耐範圍內,自我既有的努力方向與努力的量,肯定自己所因此擁有的,且肯定自己在社會、家庭中應有之表現。

在此自我肯定過程中,並不排斥他人,不輕視他人,而是尊重別人在他腦能力範圍內所發展的、所成就的,也欣賞他人在他腦能耐範圍內的努力過程與他人自我之意義。個體自我意義之追求,是一種生活樂趣的培養與人生智慧的修練。

 

 

出自「精健道綱要─讀書會與工作坊(築我)p.1-2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胡醫師 的頭像
    胡醫師

    心腦操練 精神樂活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