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要怎麼知道家人有沒有憂鬱症?
生活在一起的家人,通常已習慣彼此生活的步調、講話的習慣、情緒表現的強度,當有憂鬱症時,親近的人會感受到其行為與情緒,與往常有明顯落差,例如變得不太想講話、動作變慢、總是負面思考、不快樂、缺乏生命動力,甚至睡眠習慣改變、胃口差、體重在1〜2週內明顯下降、便秘、體力變差…等。
一般人遇到挫折、壓力,難免也會有憂鬱感,但若經自我調適或旁人鼓勵安慰,通常在1〜2週內逐漸回復,這只是短暫的情緒現象。然而憂鬱症患者因腦內已有不穩定的病理狀況,即便自覺想改變或經旁人鼓勵,狀況卻無法改善且持續更久,建議尋求身心科的評估協助,同時以服藥加上生活情境的調整,及早醫治改善。
Q2:我容易煩惱、緊張,有時會有胸悶、心跳快、手心容易流汗、腸胃不舒服、頻尿等症狀,該怎麼辦?
這是目前身心科患者最普遍的現象,往往看過其他科卻查不出病因,才轉來求助,從身心科的觀點,認為這些不適來自於腦力達到臨界點,也就是無法支撐所謂的壓力。
每個人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壓力事件,為什麼有人會無法負荷?是個性特質與生活環境互動產生的結果,累積下來讓腦力耗盡,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因此出現焦慮、失眠、心跳異常、腸胃不適等問題。
既然已經檢查過沒有嚴重的疾病,首先我要患者安心,再來視病情嚴重度,投予適量藥物治療,進一步就像剝洋蔥般去分析,給建議之前要先了解個性特質與生活背景,協助患者探究近期有什麼問題卡關?還是哪方面長久累積下來的壓力?找到誘發的因素才能進行「心腦操練」,幫助患者找到方法改變心境,讓腦力可以恢復彈性,提升抗壓的能力。
原文出處:好心肝85期 2019年1月號,第56-57頁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