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918  

情緒是精神功能的一個重要成份。而精神功能是腦功能的表現,所以情緒表現是腦功能的一部分。腦內情緒是行為表現的催化劑,例如正面的情緒(快樂)會催化一個人喜歡找別人說話,以分享快樂。孔子也不例外,他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負面的情緒會引導一個人挫折的思想,例如想到人生沒有意義,如此,會催化一個人重新評估生活場景,為的是想翻轉生命的新方向。若處於生氣的狀態,會引導一個人產生挫折或不公平的感受,會催化一個人去跟別人理論,為的是想求取公平。

如果負面情緒未能順利催化一個相對應的行為,以調適造成負面情緒(憂鬱、生氣或焦慮不安等)的生活場景,就會造成負面情緒的持續現象,而且不舒服的現實生活場景得不到化解,就形成情緒的悶燒鍋了。

長期或過強的情緒負荷會造成腦功能失衡,不只影響記憶、注意力功能,也因現實生活場景的長期困擾,造成挫折、失落、憂鬱,失去人生意義,自覺不如人而愈來愈孤立,並且耐心不足,更形易怒,人際關係愈來愈困擾,因而促發自律神經系統功能過強反應或不平衡反應,進而引發身體的種種不舒服(因為自律神經系統遍佈全身)。這正是「情緒魔咒」的寫照。

 

面對情緒負荷的心腦操練

第一個步驟是要自我清楚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

例如自我覺知處在低落、焦慮或生氣的心情狀態。自我不能自覺,就會盲目的陷入情緒的泥淖中,盲目地催化不適宜當下生活場景的行為反應。這種盲目催化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的情緒—行為反應,是未經理智性思考「調整後」適宜當下場景的行為表現。不適宜當下場景的行為反應往往會壞事,使當事者在當下場景中,無法得宜地應對進退。所以操練自我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才有基本的條件,使一個人能應對進退得宜。

 

第二個步驟是要操練足定氣靜的定靜功夫,使心情得以平息

因而使一個人的理智性心思能有所發揮。若情緒不穩定,理智性心思無法發揮,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行為表現。為了使個人在生活場景中能夠進退得宜,就要使一個人在任何生活場景中,把整個人的身心靈安頓在「定與靜」的狀態,以培養一個身心靈的定靜狀態,有利於理智性思考能力的發揮。

要在日常生活中操練定靜的身心靈狀態,我建議採取下列三個步驟:

(1) 平穩呼吸,擴胸,把雙肩拉下約5秒鐘,並用心感受、體驗肩胛、肩膀放鬆的舒適感。

(2) 深深呼吸(最好是腹式呼吸),舒服地閉氣3秒至5秒鐘(依肺活量而定),用心深深體會腹部、胸部放鬆的舒適感。

(3) 平穩呼吸,用中等力道,把雙腳的10個腳趾下彎5秒鐘,用心感受那用力的感覺,再以5秒鐘,把雙腳的10個腳趾頭慢慢地放開,用心深深地體會那腳趾放鬆的感受。

 

平時每天至少3次(上午、下午工作中找兩個短短的空檔時間及睡前)做足定氣靜的操練,使心思能靜靜地定在身體的三個部位,而增強身心靈的定靜狀態,使面對生活困擾的理智能力可以充分發揮,能冷靜評估當下生活場景的主觀與客觀條件,而能有足夠的時間、充足的腦力,在即時的狀態下,決斷出有利(利己,不傷他人)的行為表現,達到當下「心不亂」的境界,達到定靜身心靈下,應對進退得宜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因此而能無往不利。

  

 

~~繼續閱讀~~

情緒的魔咒 ~擺脫負面情緒~ (中) 

情緒的魔咒 ~擺脫負面情緒~ (下)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