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6)催化父母的自覺:如上所述,個案雖然不求改變父母,但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帶動全心全意貢獻給這個家庭的父親及母親一種轉折的可能。
這裡,我還有兩點建議:
(1)在日常生活中對父親的辛勤工作及對母親的勤奮理家,要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們表示感謝。他們雖然爭吵不休,但這是他們的一種「溝通方式」。當自己有寧靜的心境,自己也感受到他們的關心與呵護,對父母的感謝行動及話語,可以在無形中鋪陳了他們在一起奮鬥的情份與感受,使自己在父母的眼光中,有如帶來一種具有瀰漫性的溫馨,多少可以化解他們講話時互不相讓的、爭爭吵吵的暴戾氣氛。
(2)逐步帶動家裡的溫馨程度,帶動家裡互相照顧的氣氛。透過病人每天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寧靜、愉快與成就感,在跟父親與母親分別相處時,展露自己的信心與愉快的感覺,使病人分別與父親的感情、與母親的感情持續地加溫,讓父親與母親可以感受到,孩子懂得自我照顧且有所成就,使父母因而也分享到病人病情穩定、日子過得愉快的氣氛,讓他們覺得他們每天的辛勤付出是很值得、令他們覺得驕傲的事。讓父親與母親都能體會到,在這個家裡面,彼此互相照顧、努力合作的價值與那份溫馨的感受。
總之,藉由病人用心和精神科醫師合作,接受常規的治療,能用心體會父母的心境,了解父母彼此之間的不同,能適度維持和父母爭吵場景的距離,能有效地用心生活,並適時回饋那種愉快與成就感給辛勤工作的父母,當可逐步提昇這個家庭的溫馨程度,有效催化父母的自覺與成長。
註1: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mhf.org.tw)出版。台北,2010年二刷
~~前文回顧~~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