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744.jpg

 

   一位康復的病友在面對轟動社會事件,一位演員自殺事件的時候,他感嘆地說:「其實,我覺得如果已經是到了要看醫生的程度,像我一樣,就不能只讀聖經、教會活動、小組聚會、主日崇拜、敬拜讚美了!而是需要醫療團隊的協助了。」他又說:「我一直都有在服藥治療,縱使平常生活沒有症狀了,但是我還是一直接受醫療團隊的服務,再加上了教會生活,才過得這麼好的。這位演員他沒有醫療團隊的協助,只有教會,是不夠的。」

 

   我很同意這樣的觀點,教會的生活,讓我們有正向的信仰,有團體的支持丶陪伴,也有教義的引導。這些正向的力量,可以幫忙一部分精神生活有困擾的人,他的精神困擾,可以在敎友團體的支持、陪伴和教義的引導下,就能夠超越生活困境,發揮精神靭性,邁向正向的人生,是人生的美事一樁。

 

但是精神困擾,往往源自於腦內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迴路的病理活性,伴有神經荷爾蒙(神經介質)的生化病理現象存在。這種神經生物學的病理變化,有些可能是具有相當的頑固性,不是只有在教會信仰和教友團體的支持、陪伴就可以調整過來的。甚至於接受長期的臨床心理師的心理治療也可能是無法把它調整過來的。

 

 

    一篇科學雜誌【註1】(Science, vol.377, p.234, 2022)的短文(by Hannah Gurholt),作者(一位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生)敘述如何重寫(revising) 她對自己精神健康狀態的檢查表 (check list) 內容。在2021年12月,她自我覺知、審視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時,寫下的項目是

(1)焦慮,

(2)喜好咖啡,

(3)憂鬱,

(4)有情緒支持的寵物貓,但是後來變成給她很大的壓力,

(5)有冒牌症候群 (imposter syndrome) 的現象,例如對自我能力感到懷疑,沒有價值丶不相信自己的成績,認為自己不配獲得成功,好像自己是冒牌貨,

(6)一陣陣的高度壓力困擾感受,

(7)頭髮脫落。

 

    作者感嘆地說她自己很難相信,就在六個月前,她竟然寫下自己的這些精神感受的狀態。 她敘說她的困難是在唸博士班開始後不久,她的指導教授要轉到別的大學去教書,邀請她一起到別的學校去繼續她的博士論文,但是她的同學朋友們建議她留在這個學校,而轉到另一位教授去接受指導即可。她就困在這樣的左右為難的情況之下,開始感到不舒情緒的焦慮不安。因此開始接受臨床心理師的治療,因為心裡面一直不想接受藥物的治療。

 

她的心理治療師和她決定探討藥物以外其他可能的心理治療方法,以探索如何應對她離開或不離開這所學校的左右為難的場景。每一次治療後確實對焦慮所引起的腸胃不舒服有一些改善,但是不管她和心理治療師如何努力,她不舒服的焦慮和憂鬱感受仍一直累積,使她難以承受。尤其在COVID-19流行的期間,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間角落上網上課,而自己一直努力想穩定自己的情緒,努力使自己不要分心。但是不安思緒一直干擾,因而晚上有嚴重的失眠,睡眠也常常驚醒,感到驚恐萬分。

 

一直所苦的身體不舒,包括噁心、食欲降低、恐慌症發作、失去做事情的動機、不想動、頭髮脫落、月經變得很不規則,甚至到幾乎每天都會有落紅。家人和朋友們也為她相當地擔心。有一天因為恐慌發作,她沒有辦法如常地依約好的時間去接受教授指導的課程。她和心理治療師師做緊急約談,心理治療師看到她那麼落魄的樣子,就和她討論一番後,決定要考慮藥物的治療了。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腦力壓力紅綠燈 精神健康評量網頁問卷:  https://app.brainlohas.org/scale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