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N3262  

 臨床上常看到一些夫妻,為了一些日常生活的芝麻小事意見不合發生爭執,繼而彼此互相傷害,雙方痛苦不已。一般總認為夫妻吵架是常事,但是爭吵之後如果問題並沒有化解掉,日積月累下來,往往導致當事人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或各種身心症狀。看到這種景況,不由得感嘆,過去恩愛的一對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

 照理說,一對戀愛男女,在決定走入婚姻之時,應該對未來充滿憧憬,對兩人攜手的世界寄予厚望,然而這種甜蜜的感覺卻在兩人共同生活後,一點一滴地磨損掉,甚至話不投機到一開口就讓對方覺得受到傷害,漸漸地彼此只記得受到的傷痛,脫口而出的都是些不中聽的話,累積到最後彼此互相怨懟,相敬如冰,甚至可能開始動手動腳,發生家暴問題。

 臨床上,若是夫婦一同前來看診,表示雙方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都希望對方好,期待能維持良好的關係。但是目標雖然一致,卻因為相處過程中一些不健康的互動,引發一些恩怨情仇,造成關係緊繃、夫妻不睦。其中有一些因素與個人有關,如雙方經濟行為的模式不同、看法上的歧異,有一些則是屬於外在的變項,例如回娘家、去婆家的問題、決定旅行地點的議題等等。

 其實,人與人的相處是一門藝術。然而,它是有循層漸進、按部就班的軌跡可循的法門。除了夫妻之外,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關係也都可能遇到同樣的狀況。起初接觸的時候,大家都有心想對對方好、為共同的大目標互相幫忙或分工合作,然而在磨合的過程中,卻因為種種的因素,出現一些情緒反應,累積到最後終於達到一個引爆點,這時候大家已經不記得彼此的好,想到的、講出來的都是不好的記憶、不中聽的話。

1_淡水_IMAG0019  

 當雙方出現不同調的情況時,就必須想辦法好好溝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溝通的效果往往不盡理想。要想溝通成功,基本上必須:(1) 雙方能夠互信,也就是相信對方並無惡意,不是故意要傷害我的,如果沒有這樣的互信,就算道理講清楚了,情緒還是會蓋過內容,心結在問題就依然存在。(2) 溝通必須得確認彼此都有共同的目標,當意見不同時需要講究妥協、包容,譬如陪妻子回娘家,當丈夫的可能有8成的配合度,但也有2成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妻子無法接受丈夫有一些抱怨的聲音,兩個人之間就會出現嫌隙。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丈夫基本上還是很配合地跟自己回娘家,在家人面前表現也算得體,值得給與鼓勵,就算有些抱怨也只不過是吐吐悶氣而已,不必太過介意,如此一來整件事就能很圓滿的落幕。

 因此妥協就是把不好的部分暫時擱置,先突顯好的部分,然後來求得彼此間的最大公約數。如果只盯著小部分不好的地方鑽牛角尖,就會覺得事情非常嚴重,其實那只不過是在當時那個場景中發生的一個狀況,沒必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如果沒有掌握住這兩個要素,一點小事就會被誇張成大事,連帶發生的情緒就會遮蓋事情的內容,溝通之路就滯礙難行了。

 至於互相信任和妥協包容的前題,就是當事人兩造雙方,也要各自懷有謙虛之心境,心懷要有一種「可能誤會了對方」、「可能自己也有錯」之內在想法,此外當事人彼此要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共同的人生看法和期待,當這些要素落實後,工作氣氛就會變好,人際互動、家庭氣氛就會和諧。有時候這些共同的價值其實還是存在不變的,只是時間久了以後,被其它的東西遮住了,結果相同點被覆蓋掉,後來所見所聞的都是不同點。如此之武斷式想法,也自然而然的會瓦解他那份原有之謙虛心境。

 

~~繼續閱讀~~

從爭吵中累積智慧 ~信任與謙虛是有效溝通的不二法門~ (下)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加入我們http://ppt.cc/IKQBb
捐款支持http://ppt.cc/RXt3P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