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_20200224_125941_vHDR_On.jpg

 

有人菸癮戒不掉,酒癮難忍,藥癮走投無路,造成癮的人生路,走來辛苦而顛簸。不只荒廢為人子、為人父母、為人夫、為人妻之家庭責任,也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為人的尊嚴,真是困境重重,甚至為了取得酒、藥,企圖滿足那失序(disorded)腦對愉快(pleasure)之渴求,而搶劫或偷盜,造成危害他人之犯法行為。真是得不償失,陷入人生之幽暗旅程,可惜!

上述之案例,是臨床精神醫療、監獄糾正牢房常見之個案場景。這種「成癮人生路」是如何造成?有可能及早避開嗎?這是值得深思之問題。一般精神醫療、政府行政之反毒、戒毒措施,均著重於成癮後之補救措施或三級復健作業。這種種精神醫療、監獄糾正與反毒措施均是精神醫療行政與政府行政施政的重大投資,是絕對必要,甚至要加碼投資、大力從事,發揮有效治療,並對正處在水深火熱之成癮病人予以復健。至於如何思考及早避開「成癮人生路」,就得依腦科學之研究資訊來取材了。

 

就精神病理之觀點:

成癮是腦之一種病理性行為。成癮病人均有意停止成癮行為,但病理性之行為動力及其病理性欲望衝動能量始終大過他()的意志力,使病人之自我意志力失去應有的功能,無法自制,無法自止。

一般常態的腦,是一個人經營其美麗人生之工具,但是腦功能之失序(disorder),營造人生的工具失靈,因而造就了成癮病人的悲慘人生,值得警惕。最近一期科學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1Siciliano等人;Science,2019 十一月出版,366,1008-1012),發現以病理性飲酒行為為研究標的小鼠為研究樣本,發現有病理性(pathological)、強迫性(compulsive)飲酒行為的小鼠,其腦的內側前額葉(medial prefrontal contex)連結到「導水管周圍灰質區」(Periaqueductal gray)之神經細胞,在「初期飲酒階段」時,其細胞活性比常態飲酒行為的小鼠為低,若以光子基因(optogenetic)技術引導「內側額葉」連結到「導水管周圍灰質區」神經細胞之「活化」或「抑制」,分別會導引類似"處罰作用"而減少喝酒量,或導引類似「強迫性作用」而增加喝酒量。

此研究發現成為「病態酒癮」之前,在飲酒初期,其位於「內側前額葉連結到導水管周圍灰質區」之腦細胞,天生對酒精之反應偏低,也就是由「內側前額葉」所伸出來之行為管控,神經細胞之活性偏低,也就是對「具飲酒(或成癮物質)所引發負面性作用,或是不良後果,或會引發不舒服」之行為,失去掌控能力。因而繼續飲酒後,就形成成癮行為。

明知具有不良後果(例如:明知喝酒後開車,被酒測到,將受重罰)之飲酒(藥物濫用)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是當事者,卻仍照喝不誤,就是強迫性(compulsive)飲酒(酒癮)之基本病理基礎。

 

(未完待續)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張老師月刊20203月號

「心腦操練坊」之“胡海國:成癮人生路,我不要─自覺腦細胞的虛弱體質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