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1305.JPG

家庭被視為「人類庇護的初始起源」。因為在家中,孩子與家人能相互學習到信任、感情的表達、愛與道德的教導。家庭也是人性的孕育所,是社會化的首要來源,是人們學習文化規範的主要地方,引領每一個人與社會連結。可以說,家庭是美好的,是孕育生命的地方,是希望的泉源,是創造力的開啟,更次啟發夢想的重要發跡地。

 

維持精神健康的二大重點─關心他人,常與人分享

根據2004年國人的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在165020歲以上的成年人口中,有450萬人嚴重缺乏歸屬感,而2006年調查發現,關心他人,常與人分享是維持精神健康的二大重點。當家庭功能薄弱,容易讓人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形成精神健康的不良影響因子,因此,我們談促進個人的精神健康,一定要以家庭為單位,努力提升家庭功能與家人關係,以達到促進個人精神健康的目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需要用心聯繫的,我們提倡精神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操練法,就是關懷家人。由於現代人過於忙碌,回到家往往筋疲力竭,只想倒在沙發上看電視,但,其實我們只要願意多花一點點的時間,將生活當中的事物與家人分享,無形中既可抒解壓力,也能改善目前家庭及人際關係疏離感擴大的問題,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歸屬感。

 

四個「關懷家人」做法

情感是人際關係的黏著劑,家庭事件立在互相關懷的情感與信任上,但是,有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可以升起家中的太陽而溫暖彼此呢?在此提供四個「關懷家人」的做法:

首先是「快樂之分享」

要先能互相分享快樂的經驗,可以跟家人談談自己在工作上或生活上的種種快樂,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其次是「煩惱之分擔」

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才能建立信任感,有困擾時自然成為彼此傾吐的對象,也就能相互分擔困擾了。

第三是「脆弱給支持」

當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傾聽者時,就是給脆弱者最好的支持,可以從傾聽當中瞭解家人最需要的支持是什麼?並適時地給予最好的支持。

最後也就能在「困境給協助」

即當家人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們可以及時地提供他必要的協助,幫助他度過難關,一起走過這樣的經歷過程,家人間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將更加穩固而幸福。

 

每週十分鐘,人際關係好輕鬆

對於在遠方求學或工作的遊子,我們建議每個星期至少要安排10分鐘打個電話給家人,聊聊生活近況,關心彼此,持續地去做,就能有效拉近與家人間的距離。當然,所謂的「關懷」是必須透過勤加培養,不是突然間就可以輕易獲得,這就是平常需要多練習的原因。

目前台灣社會中,家人間的情誼還存在,但有的已被沖刷得很淡了,我們希望透過「快樂之分享、「煩惱之分擔」、「脆弱給支持」、「困境給協助」這四種精神健康的體驗,自然流露出對周圍親人的關懷,讓家庭中充滿如太陽的溫暖,這就是精神健康之道的操練,也就是「關懷家人」的具體做法。

 

 

出自「精健道綱要─讀書會與工作坊(築你我)p.14-15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