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926  

思覺失調症之特殊文化、年齡、及性别特徵

臨床工作者在評估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症狀時,若其社經地位或文化狀況與自己不同,則應將文化差異列入考量。在某種文化看來屬於妄想的意念(如:巫術或魔法),在另一文化中卻可能普遍地廣為接受。在某些文化,含宗教内容的視幻覺或聽幻覺被當成宗教經驗的正常部分(如:看見顯現的聖母瑪莉亞或聽到上帝在說話)。此外,不同文化間敘事體裁的用詞有各種變型,這將影響言語的邏輯形式而使得混亂語言的評估更形困難。

情緒表達、目光接觸、及肢體語言的風格等,在不同文化差異甚大,故在評估患者情感表現時應將此差異列入考慮。若評估時病人並非以他的母語進行溝通,則必須確認個案的貧語情形並非言語障礙所造成。

在不同的情境下,許多自我導引之目標取向的活動,在不同文化常有不同的涵義,因而在評估意志力障礙時需特別謹慎。有證據顯示臨床工作者在某些種族裡,會傾向於過度診斷思覺失調症(而非躁鬱症)。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表現、病程及預後,都可看到文化差異。有報告指出:美國思覺失調症患者較少出現僵直性行為,非西方國家則較常出現。與工業國家相比較,開發中國家思覺失調症患者傾向於急性發作,預後也較好。

思覺失調症的首次發病年齡通常在17、18歲到35歲之間,青春期以前即首次發病的情形相當罕見(雖然也曾有5、6歲即發病的個案)。兒童患者的疾病基本特質並不變,但在此年齡階層作診斷特別困難。兒童患者的妄想及幻覺比成人較不生動豐富,但視幻覺則更為普遍。

不少始發於兒童期的疾患都可觀察到混亂的語言(它亦會出現於溝通疾患、自閉症)及混亂的行為(它也會出現在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刻板動作疾患)。有這些症狀時,必須先慎重考慮是否有這些較常見的疾患,而不要輕易地作出思覺失調症的診斷。

思覺失調症也可能在晚年發作(如:45歲以後)。晚發型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除了女性發生的比例較高、有較佳的職業、曾結婚的比例較高外,與早發型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大致相似。臨床表現較常見被害妄想及幻覺,較少混亂與負性症狀。雖然患者時常對較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反應良好,但病程通常會慢性化。首次發作年齡最老的一群患者(如:60歲以上),其知覺缺損(如:失聰)比一般成年人更常發生;年齡在病因學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仍是未知的。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表現及病程都有性別上的差異。女性患者的發作年齡較晚,有較多明顯的情感性症狀,及較佳的預後。雖然我們一直認為男女的罹病率大致相同,要估計性別比例仍受到個案選取方法及疾病定義等因素混淆。

以醫院患者為基準的研究,主張男性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比例較高,而以社區普查為基準的研究,則多數得到兩性比例相同的結論。若思覺失調症與情感性疾患的界線定義較寬時(廣義的思覺失調症),廣義的思覺失調症與DSM -5手冊中所使用相對較狹義的思覺失調症定義相比較,前者的女性患者比例較高。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思覺失調症 社會 文化
    全站熱搜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