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3056  

 

精神病在病發前(在疾病有明確的診斷之前)所經驗到的症狀

(1) 情感的改變-疑心、憂鬱、焦慮、情緒變化不定、緊張感覺、易怒、生氣。

(2) 認知變化-怪異想法、思考模糊(vagueness)、專注力困難或記憶力困難。

(3) 對自我、他人或世界的知覺改變,亦即對所認識到的自我、周圍的人、或周遭世界,變得陌生、奇怪。

(4)生理改變與知覺改變-睡眠困擾、食欲改變、身體不舒服的抱怨、失去動機或能量、感覺虛弱、沒有鬥志、以及知覺上的干擾(如錯覺、幻覺之發生)。

 

當有上述症狀:早期精神病患或其家屬求助時,下列幾項重點值得參者:

(1) 若症狀只是一般之情緒變化,不是特定之怪異精神病性症狀,特別是最近剛發生症狀,且沒有精神病之家族史,早期診治之取向應是一般化且具支持性的。醫療、照護方法包括採取心理社會取向(如心理支持、心理治療、社會調適安排等…)來處置各個不舒服症狀,如憂鬱、恐慌、強迫症狀等…。

(2) 符合高危險群判定標準之個案,例如有類似精神病性之怪異症狀或有家族史,最初可提供特定之心理社會治療,或可使用特定之精神藥物治療。治療目的在解除主觀之痛苦與能力減低之狀態。是否此時要告知患者與家屬未來精神病發作之危險程度仍無定論,但若採取開放的態度,以病患與家屬之好奇心為基礎,只要他們詢問病情之發展,就可以適度告知未來發展之可能性,應是不錯的措施。

(3)要特別注意,年輕患者之父母就算明白他們的孩子在工作上表現不佳或有社交退縮情形,也往往很難說服他們帶孩子來接受必要之精神醫療評估或早期治療,此情況並非罕見。

(4) 若患者有標籤化或自我標籤化之問題時,應以非標籤化之方式適當地讓患者接受精神狀態評估或幫助,如由家庭醫師、學校諮商師或輔導老師、或提供年輕人健康服務或心理健康服務的機動性團隊成員,進行家庭訪視。早期介入服務的團隊可設置於社區服務場所,以便順利進行精神狀態之評估,並避免患者被標籤化。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