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7582

 

~~前文回顧~~

從健康促進展望精神醫學的未來 (上) 

   

  綜合而言,台灣精健道的精神健康知能推動工作,是以腦科學為基礎,引導社會大眾瞭解腦-精神功能(亦即腦力)不足以應對現實生活環境之要求,就會產生不利於精神健康的壓力反應,也就是產生精神困擾(不等於精神疾病)。基本之病理原則是腦力不足,會促發精神困擾,而不是生活壓力本身。反之,腦力充沛且彈性十足,能有效應對現實生活環境之壓力,即是追求精神健康的基本原理。顯然,生活壓力事件的存在並不是精神不健康之基本因素。所以相對地腦力不足是精神困擾或精神病理現象之基本元素。精神疾病之發生也是因於腦力不足之故。若腦力充沛就能在現實生活中,隨時找到新平衡點,隨時可以跨越現實生活的障礙,而有人生之新體驗,邁向精神樂活之境界。

  此外,精神健康基金會更發展一個EDAT(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計劃,目的是藉由精神健康篩檢表早期標認有精神困擾者,並予以精健道之關懷,以化解腦力不足之精神狀態,並在必要時及時轉介精神科專業醫療,以化解社會烙印造成延遲醫療之困境,也期望精神醫學同仁之熱心參與。

 

DSCN0267  

  上述精神健康基金會之精神健康知能提昇、推廣工作與精神困擾的早期偵測,化解社會烙印並及早關懷與轉介精神醫療,只是呈現當代精神醫學的另一種服務模式。然而,在精神健康基金會的工作模式中,也可體會出幾項未來精神醫學發展之可能方向。

  其一:未來精神醫學的學理要強調腦是生活的工具,腦功能障礙(神經生物科學、神經認知與社會認知科學之功能障礙)會降低腦力。腦力不足以應對生活壓力是精神困擾或精神疾病之核心病理元素;也是精神健康、精神樂活之核心要素。

  其二:強調精神疾病-精神困擾-精神健康之一貫性,一致性精神病理理論基礎。精神醫學應包含兩個面向:(1)精神病理學與精神疾病之診斷、治療與預防;(2)精神健康之維持與促進,達到精神樂活之境界,可以有效預防、治療精神困擾(或精神疾病)。“精神”包含腦-精神功能、心理功能與自我功能,精神醫學之理論與實務,應涵蓋此三個領域。在理論與實務上應清楚區分“精神”與“心理”之意涵,建樹完整的精神病理學與精神健康學,以為精神醫學永續、蓬勃發展之基石。

 

DSCN0004  

  其三:精神醫學對精神疾病之醫療,應強化“精神健康、樂活精神” 之素材,不只是減緩精神症狀,使精神醫療,除了藥物治療外,更能深化病人心理功能之建樹與提昇,更能發展提昇自我功能之廣度與深度,使病人的生活面與心靈面也被照顧到,進而使其自我之內涵發展,可以和社會、文化有所連結之精神境界。因此,使精神醫療具有身、心、靈三面向治療之能力與效果。如此,當可完整而有效服務精神疾病患者,更能正面的建樹精神醫學、精神科醫療人員的社會地位。

  其四:精神醫學同道之養成教育與繼續教育,要強調腦科學(分子基因學、神經生物、神經認知與社會認知)之內容,把腦科學融合台灣社會變遷與文化內涵,使精神醫學之病理研究與健康研究,能掌握跨界面之病理因素或健康因素,以發展“個人化(personalized)或精確化(precise)之精神醫療模式”,當可以使台灣精神醫學在學理與實務上更上一層樓,為引領世界精神醫學之發展,可以貢獻台灣的力量。

  其五:台灣精神醫學界值得以積極之態度與作法,以腦科學為基礎,以腦力與生活壓力之平衡為核心元素,廣為推廣“社會烙印”化解之社會大眾教育工作,此不只可以催化病人/家屬的就醫意願,更有利精神疾病病人之治療與復健,更重要的是可以達早期偵測、早期治療的黃金期治療效果。

 

~~前文回顧~~

從健康促進展望精神醫學的未來 (上)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加入我們http://ppt.cc/IKQBb
捐款支持http://ppt.cc/RXt3P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神健康基金會 精神醫學
    全站熱搜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