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2_13_14  

精神樂活的觀點來看:倘若這位病人能從日常生活中認識、了解自己從小以來就容易緊張、對什麼事都感受很強烈的性情,他就能在人際互動中步步為營,用從容的態度去經營他的人際關係。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強調當下、當天的生活場景與學習經驗,不至於以恐慌的心情去推測不可知的未來。如此,可以免除他對兄姐長大以後各自婚嫁、父母年老以後可能要面對的種種不確定性的恐慌感受。

心腦操練的觀點,對於這位病人以及有類似狀況的個案,我有以下五點具體的建議:

(1) 深切認識、覺知自己對種種事務感受性很強的性情(精健道,第6道,註1)。當他能了解自己天生的性情,就可以對自己和外在環境的互動多加分析及思考,而不會全盤的接受自己不知不覺中出現的情緒反應(精健道,第8道,註1)。在他對周遭環境多加觀察、分析後,可以緩和他對周圍環境人、事、物的可能誤解或過度不恰當的解釋。也就是說,別人講的話可能只是一般人的直言直語,並沒有特別的用意。就像這位病人會覺得被霸凌的感受,透過對自己的了解,他就可以避免過度感受與解讀。

(2)要能夠定下心來,確實地做足定氣靜的操練(精健道,第2道)。如此,在情緒反應太強時,就能透過操練,隨時化解過度的感受與情緒反應。當他面對外在環境時,就能定下心、靜下來多加思考、多加分析。也因此,對當下的生活場景,有更接近「實情」的瞭解,才能以從容的、寬廣的態度,掌握當下的生活場景,他(她)的理智性運作才能有效地調整其必要的情緒反應,對周圍人、事、物就能貼切掌握,避免情緒色彩過濃所延伸的誤解或不恰當解讀。

(3) 學習與雜念同存。畢竟感受強、敏感度高的性情是與生俱來的腦功能特性或個性特質,當他面對周圍種種人、事、物時,必然很容易觸發種種的雜念。這些雜念不是感受到別人對他特別好,就是對他特別不好。因為感受性強,會使他對外界種種人、事、物有放大解釋的傾向,因此學習接受容易產生雜念的特性,學習不要刻意理會這些雜念,在心情平靜的狀況下,去體會、了解當下對周遭人、事、物的應對進退方法,使他能處世得宜,和周遭人、事、物得以相處融洽。

(下週待續...)

  

~~前文回顧~~

雜念同存~快快成長~(上) 

~~繼續閱讀~~

雜念同存~快快成長~(下) 

  

BrainLOHAS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加入我們http://ppt.cc/IKQBb
捐款支持http://ppt.cc/RXt3P

arrow
arrow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