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6_Japan_Kyoto_2010_04_DSC07301 (162).JPG

                                                                                         2010年4月拍攝於日本京都

(3) 建議病人,要對長期受傷的頭腦多加保養,因為從小到大在她過度敏感的情況下,所受的心理創傷會在腦功能上留下不健康的影響。所以,面對憂鬱及心理傷痛時,病人要能培養茁壯的腦力。最基本的保養就是每天的生活要有規律,建議晚上11點上床,早上7點起床。能睡個好覺,早上醒來後感到精神飽滿,是克服或耐受心理傷痛的可用方法之一(精健道,第3道)。

(4) 建議病人,在每一個星期中,都要有機會跟別人聊天,或參加種種活動,如聽演講、看電影等等(精健道,第10道)。利用參加活動、聊天的機會,可以體會如何放開自己,聽聽別人的說法,也可以體會何謂開放自己、不故步自封的感受。能在活動中聽聽別人的故事、想法,也能體會什麼叫做放開自己。如此,可拓展心胸,讓自己變得愈來愈開闊,也可以增加對種種內心怨懟、事情的包容程度,也就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心理韌性。

(5) 建議病人做進一步的心腦操練,要按照自己過去的興趣(以本案例而言,是音樂和文學),去追求有興趣的事物。從追求興趣中,讓他體會到自己是人生的主角,有能力及權利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而不僅僅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被動的角色,也不只是個言語及肢體暴力下的受傷者。能掌握自己生命的動力及動向,進一步可以追求他的人生意義及目的,這樣才有可能從原來谷底似的人生傷痛中爬出來,走向平原(精健道,第9道)。

(6) 建議病人,要能藉著追求興趣及參加活動的過程,認識一些有共同興趣的朋友,組成人生旅程上的三五成群同好。雖然彼此間非親非故,但這種人生三五成群的好友,雖然沒有血緣的關係,卻可以成為人生中互相稱姐(兄)道妹(弟)、彼此關懷的「親人」。因為人生中不能缺乏親情雨露的滋潤,否則人生將是乾澀、非常不好過的。因此,如果能有互相關懷的三五成群同好,讓自己的心有所歸屬,將會是彌補所欠缺的親情的一個重要來源(精健道,第12道)。

(7) 建議病人,不要急於跟親人(母親、哥哥)有立即的互動。因為沒有去看母親或照料母親,已經給病人太重的心理負擔。如果能遵照(1)~(6)的建議,一步步地去掌握自己人生的意義,能堆疊每天生活中的愉快、幸福,能有茁壯的腦力,有足夠韌性的心理強度,自然能以一種寬廣、開闊、包容的心境去面對自己的親人。等到事過境遷,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心境,面對讓他困擾的家人,或許就可以用一種從容與包容的心態來面對、接受他們(精健道,第8道)。

 

1: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網址:www.brainlohas.org)出版。台北,2010年二刷

 

 

~~前文回顧~~

 

走出傷痛 ~至親的困擾~ (上) 

走出傷痛 ~至親的困擾~ (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敏感 創傷 失落
    全站熱搜

    胡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